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明若尧与护国组织和军盟的联手搜查,如同石沉大海。
佣兵团与张嵩懿的踪迹始终未能寻得。
原本喧嚣的街头,似乎因少了那些黑衣人的出没而显得异常宁静,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不真实的气息。
平民百姓间,议论纷纷。
“这一月来,总觉得日子有些不对劲。”
一位老者轻抚着胡须,眼中带着几分深思。
“是啊,好似少了些什么。”旁边的一位年轻人接口道,“是那黑衣人三个字眼,已经许久没有听人提起了。”
有人心中生疑,也有人胆大妄为,开始猜测其中缘由。
“莫非……‘邪狐’与张嵩懿之间,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
一位年轻的书生轻声嘀咕,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探寻的光芒。
而在复希大学的深处,护国组织的分部建设已悄然完工。
那座新落成的建筑,巍峨而庄严,散发着一种神秘而强大的气息。
与此同时,机器人研究中心的扩建工作也已进行了二十多天,每一天都有新的进展和突破。
在扩建的过程中,国内各地的科学家和精英人才纷纷慕名而来,向何天洋报名加入。
他们的到来,为复希大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明若尧将他们亲切地称为“研究人员”。
每当有审核通过的科研人员需要前往复希大学时,明若尧命令他的七台机器人与护国组织成员一同,为他们保驾护航。
随着郭老师的科研团队逐渐壮大,周校长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喜悦之余,他也面临着一些烦恼。
“如何加快机器人升级的进度?”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
他深知,只有不断提升机器人的性能,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免受黑衣人的侵扰。
于是,周校长与多位副校长和老师进行了深入的协商和讨论。
最终,他们决定,暂时将一栋六层的手工机器楼交给郭老师的科研团队使用。
这座楼房宽敞而明亮,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那些从外地赶来的科研人员,他们的住处又该如何解决呢?
这个问题让周校长头疼不已,他整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就在周校长陷入困境之际,何天洋带来了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
他称国家和军盟已经决定大力支持机器人升级一事,并愿意承担所需的全部费用。
这一消息如同春风拂面,让周校长心中的忧愁瞬间烟消云散。
很快,复希大学周围的宾馆和出租房都被这些科研人员住满了。
他们的到来,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而明若尧和护国组织也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下,更加坚定地走在保护人民、驱逐黑衣人的道路上。
在一栋巍峨的大楼走廊上,周校长望着对面正在如火如荼扩建的机器人研究中心,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
他轻轻叹息,声音中充满了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没想到,国家竟如此认可若冥的贡献。”
吴坚,这位忠诚的科研伙伴,站在周校长身旁,目光同样注视着那座日新月异的建筑。
他开口道:“确实,若冥的英勇事迹不仅赢得了民众的尊敬,更让国家看到了剿除‘邪狐’的希望。”
周校长轻轻颔首,似乎陷入了沉思。
片刻后,他转过头来,问向吴坚:“吴坚,关于机器人升级,我们主要侧重于哪些方面的改进?”
吴坚略一沉吟,回答道:“首先,我们需要提升材料的坚硬程度,确保机器人在面对各种攻击时都能保持稳定。
其次,防水效果也很重要,毕竟我们不能预测未来的战斗环境。
再者,续航能力也是关键,只有拥有持久的能量供应,机器人才能持续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