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翁丁村(2)(2 / 2)

房车环游记 画虎成猫 1750 字 7个月前
🎁美女直播

难怪虎永刚在问有没有其他什么菜的时候,男女主人都露出了惊讶的神情,好像再说:“这一大碗鸡肉烂饭,还不够你们吃的?”

听那导游说,寨子里下午的拉木鼓仪式是两点钟开始,虎永刚两人饭后就四处瞎逛。

这里的佤族民居和左都村的差不多,也是鸡窝式的茅草顶,杆栏式竹木楼,屋内屋外挂满了牛头。

也许是翁丁村已经开发,茅草屋进行了修缮,丝毫感觉不到它的破旧,茅草倒成为了一种装饰品,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欣赏到它的天然古朴的韵味。

正如宁静所说,麦穗大片的长在田里,那不过是农作物,弄几根挂在屋内的墙上,那就成了艺术品。

和左都村稍有不同的是,这里的茅草屋大体分为了两类:一种是屋顶很矮的单层椭圆形屋,成年未婚和孤寡中老年都住这样的房;

另一种就是随处可见的两层楼,楼上住人,楼下养猪养牛等禽畜。

此外,这里佤族人家都会在村边建自己的一间储藏屋,主要用来储存粮食,虽然离住处远,但都没有锁,可见佤族还保留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淳朴民风。

当问及为何如此,佤民笑言:“我们是防火不防盗!粮仓修得离住处远。就是为了防火。房子被烧掉了,还可以重建,粮食没有了,那就活不下去啦!”

佤族人相信万物皆有灵,他们都认为树木为神树,除了呵护,不曾动其一枝一叶,任其开枝散叶、自由生长。

翁丁寨东面的树林就称为“神林”,佤语称其为“亚莫韦”。翻译成汉语,“亚”是“森林”的意思,“莫韦”则是寨神。

这神林里供奉的是佤族“梅依吉”女神,神林紧靠墓地,有女神的木桩图腾,还保留有原始的人头桩遗迹。

正当两人在讨论,那人头桩中间放的骷髅是什么人的头时,之前那个带着游客去吃佤王宴的导游也过来了。

他给他的团友们解说道:

这些人头桩,包括神林里人头篼里放的骷髅,都是真正的人头骨。

一直到解放前,佤族人还一直保留着一个骇人听闻的习俗—猎人头血祭。

因为那时候的佤族人还是原始部落,还比较愚昧无知。他们认为,只有祭人头,木鼓在祭祀时才会敲得响,人们祈求的愿望才会灵验。

因此,为了表达对神明的诚心,敲木鼓和祭人头成为佤族祭祀中的“重头戏”。要祭祀,就要敲木鼓,敲木鼓就要祭人头,敲木鼓和祭人头成为了密不可分的一体。

说着,他带领大家走进神林,指着最大的神树旁林立的木桩,继续说道:

你们看那木桩顶上的竹篼,那就是着名的人头篼,是佤族人过去祭祀木鼓时放人头的。

佤族先民在农作物种植或收获季节,会以部落为单位,相互猎取仇人山寨或者过路人的人头,进行献祭,整个过程包括猎头、接头、祭头和送头等一套仪式。

佤族先民会先编制小竹笼,在猎获人头后,把人头放进去,回来后再把人头装进这个人头篼里,用草片盖起来,立在木鼓房边祭祀木鼓,以祈求苍天、鬼神、神灵保佑村寨平安。那些人头也被视为村寨的保护神。

新中国成立后,在伟人的强烈干预下,猎头血祭已经绝迹。所以你们现在看到的,人头篼里的木头人头,就是用木头人代替真人祭祀用的。

参观完了神林,再去参观了佤族妇女织布的手工艺房,也就到了“拉木鼓”仪式举行的时间了。

“拉木鼓”佤族人极为隆重、盛大的宗教祭祀活动。

整个过程就是,从寨外的森林里砍伐树木,拉进寨子制作新鼓,更换旧鼓。

木鼓是佤族人民崇拜的圣物。他们认为木鼓是“通神之器”、“通天之鼓”,“生命靠水,兴旺靠木鼓”,因此木鼓平时不能乱动,只有祭祀、报警和节日喜庆等重大事件时才能敲打,拉木鼓就是佤族人的狂欢节!

而此时翁丁村举行的“拉木鼓”活动,在虎永刚看来,纯粹就是为了吸引游客的娱乐行为。

一块不知道被拉了多少回的旧木头,上面站了一个佤族男子,手里拿着祭祀用的鸡,带着用绳子拉木头的男男女女,一边唱歌一边拉,江木头拉到寨子的祭祀广场,也就算完了事。

至此,虎永刚两人的翁丁之行,也完事了,驾着房车继续他们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