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1 / 2)

一盏万川 秋水色睫 1047 字 3个月前
🎁美女直播

>

皇帝陛下圣体欠安,难以操持朝事。京中都听说,钱漱徽因自己年迈,抗疫之事又需要皇家坐镇,因此三次到祯王的府邸拜访,将祯王请出,共同主持京中抗疫的大事。据说祯王推脱了许久,在钱漱徽的多次请求下方才答应。

这些事情都是传言,对于李秾这样与朝中毫无牵涉的人来说,她并不在意那么多曲折,唯一的改变就是因为记得祯王在元庆三十二年那次抗击外寇的壮举,对这位殿下多了几分信任。因此当尚书台向京中商家征购棉布时,李秾带头捐出了云影坊中储存的一百余匹棉布。

祯王到尚书台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将李正等数十位太医院精英调到南城,并给了李正等人极大的权限,令他们不遗余力寻找克疫的药方。建康城在三十年前也爆发过一次时疫,在那次时疫中存活下来的人此次均未染病,尚书台在全城张贴榜单,征调三十年前染过疫的城民前往南城仓库照顾病人,朝廷可因此减免其户籍内五年赋税。

南城焚尸处每日哭声震天,尽管此处是城内最危险的地点,每日仍有舍不得亲友的城民来此哭喊,还有人要抢回亲人的尸身隆重安葬。

尚书台在这件事上没有丝毫体恤城民,仓库医署中救治的人一旦咽气,便以最快的速度将尸身抬到坑中,淋油焚烧。此举也引来了不少百姓的抗议,但尚书台派了三倍于城门的军士来此,防止城民闹事,坚决集中焚尸。

由于城门紧闭,京中米粮等物资开始短缺。嘉穗楼中的米仓并不缺粮,但因对之前的抢掠心有余悸,李秾让所有伙计对外守口如瓶,却也私底下将部分米粮拿出救济街坊。

————

建康城的这个冬日,因时艰而显得尤其漫长,所有人都在苦苦撑着。

云影坊中用来照明的灯油已经所剩无多,李秾之前忽略了这件事,每每总在无眠的晚上点灯读书或者教阿棉练字,现在只能在白天做这些事。

大寒来临,滴水成冰,傍晚天色昏暗,李秾却想趁着仅剩的天光读完手中的书卷,尽管寒冷,仍旧烧着一堆柴火坐在院中。

这时,有人从外间扣响了院门,李秾以为是来求助的街坊,并未起立,让阿棉去开门,院中已有准备好的小袋碎米可供救急。

阿棉打开门,却发现门外站着两个陌生的人。两人都穿着便服,隐约的气度却吓了阿棉一跳。她定了定心神,对门外的人说了句:“客人请进。”顺手打开院门后防水的箱笼,从中找出两只罩巾递给客人。

钱漱徽接过来,发现手中的罩巾裁制得十分密实,像是专门的医士所制。他和身后的皇甫兆玉跟着眼前的少女走近小院中,发现院内被分成了东西两半,东侧摆着一方用来加热的圆釜,似是用来蒸煮棉布的。旁边还摆着硫磺、皂角、艾草等物品,俨然像一个极小型的南城医署。

“两位客人,请在此盥手,并佩戴药囊。”

钱漱徽和皇甫兆玉在少女的带领下转过东院的走廊,看到一位青衫女子,正坐在廊下,就着正在燃烧的柴火阅览书卷。听到有客人来,李秾放下手中的书卷站了起来。皇甫兆玉看到,那是一卷前朝手抄的《太史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