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王婆子,可不就是常来送鸡蛋的那位吗?
她是青云观的常客,逢年过节,必来上香,跟王道长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婆子来到青云观,正值重明带着小师弟们扫地的时候。
“哎呀,这不是王婆婆吗?您今儿个来,是为何事啊?”
重明一见是熟人,忙放下扫帚,上前请安。
小师弟们也都恭恭敬敬地问了好。
王婆子连连摆手,慌忙还礼:“小神仙,婆婆这趟来,是有事相求啊!”
重明见她一脸焦急,忙道:“婆婆请说,只要是观中能帮得上忙的,一定尽力。”
“哎呀,说来话长啊!”
王婆子叹了口气,絮絮叨叨地诉起苦来:
“今年秋收,咱们竹山村喜事连连,瓜果蔬菜,那个不是丰收啊?”
“可村里那场祸患过后,人手就紧缺得很,尤其是男丁,眼下庄稼都到了收割的时候,却是干不过来啊!再不抢收,怕是要烂在地里喽!”
重明连连点头。
修仙归修仙,可紧要关头,也不能袖手旁观啊!
“婆婆尽管放心,我这就禀告师父,带着师弟们下山帮忙!”
王婆子大喜过望,连声道谢:“那可真是太好了!有小神仙们帮衬,我们竹山村的秋收,不愁不能大丰收啦!”
重明赶紧跑去禀告王予。
王予听罢此事,沉吟不语。
他负手而立,望着窗外秋高气爽,突然开口:“正是农忙时节,村民需助,你我修仙之人,当善尽绵薄之力,此事,你可择日带领师弟前去,为民解困。”
“谨遵师命!”
重明大喜,忙领命而去。
他暗暗思忖,要带多少人手才够,如何分配农活,该准备多少干粮……
一时间,青云观上下,忙作一团。
小道童们个个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刻就出发。
梁泽和唐景明也主动请缨,要与重明一同前往。
“咱们富家子弟,也不能只知享乐,该出点力了!”
两人笑道。
重明对他们的仗义相助,自是感激不尽。
一支帮农助收的“仙家队伍”,即将浩浩荡荡地开往竹山村。
青云观前,炊烟袅袅。
重明带着梁泽、唐景明和十个小道童,忙着准备行装。
背篓、镰刀、水壶、干粮……
该带的,一样不落。
不多时,王予负手而出。
他远远地看着爱徒忙碌的身影,嘴角微微翘起。
“重明啊,带好师弟们,下山当心着点,可别辜负了竹山村的一片苦心。”
“弟子明白,定当尽心竭力,不负所托。”
重明躬身应道。
王予颔首,又看向王婆子。
“老人家,回去告诉族人,不必挂心,我青云观定会倾力相助,助你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王婆子听了,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她颤巍巍地跪在地上,感激涕零:“老婆子这辈子,真是瞧对了人!王神仙的恩德,竹山村永世难忘啊!”
王予连忙将她扶起,安抚道:“婆婆不必客气,这都是我辈修道之人应当为的,好了,天不早了,你们这就启程,早去早回,为师在此恭候佳音。”
“师父放心,我等定当速去速回,不负所托。”
重明率领着梁泽、唐景明和十个小道童,浩浩荡荡地下了青云山。
一路上,重明步伐稳健,气度不凡,颇有大师兄的风范。
小道童们紧随其后,背着背篓,提着镰刀,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大师兄,我们这是要去哪里呀?”
一个小道童好奇地问。
“去竹山村,那里的村民需要我们帮忙收割庄稼。”
重明耐心解释。
“哦,原来如此!大师兄真是太仁慈了!”
小道童们齐声赞叹。
重明摇头一笑:“修仙之人,当尽绵薄之力,何况,助人为乐,也是修行的一部分。”
梁泽和唐景明也连连点头,称是:“小师父说得极是,咱们也不能只知享乐,理当为民解困。”
一行人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就到了竹山村外。
远远望去,但见田野阡陌,瓜果飘香。
竹山村的族人,正在田间地头忙碌着。
他们或割麦收禾,或摘瓜剥豆,个个汗流浃背,已是疲惫不堪。
“快看,是青云观的小神仙们来了!”
有人眼尖,忽然叫道。
顿时,众人纷纷抬头,顾不得擦一把汗,就赶来相迎。
“恩公们来了!恩公们来了!这下好了,这下庄稼有救了!”
村民们又惊又喜,唏嘘不已。
重明打量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竹山村的凋敝,皆因竹神横行,祸乱村庄。
尤其是那片竹林,生灵涂炭,寸草不生。
可如今再看,却是又重新开垦,瓜果蔬菜,竟种得满坡遍野,郁郁葱葱。
这一切,都是师父的功劳啊!
若非他斩妖除魔,竹山村断无今日之盛景!
想到此处,重明心中更添敬意。
他昂然向众人宣布:“族老乡亲们,从今日起,竹山村的秋收,就交给我们青云观来打理吧!我这十个师弟,个个身强力壮,定能帮你们把粮食收个满仓!”
“好啊好啊!多谢小神仙们的援手啊!这下咱们竹山村,今年又是个大丰年喽!”
村民们欢呼雀跃,喜不自胜。
“大家辛苦了,都去歇息片刻,我们这就下田干活,助你们尽快收割回仓!”
重明吩咐道。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忙道谢领命,各自回家稍作休整去了。
于是,竹山村的田野上,就只剩下重明一行人。
“师兄,咱们先收哪块地呢?”
小道童们跃跃欲试。
“就从这片豆田开始吧,你瞧,这豆荚都熟透了,再不摘就该烂在地里了。”
重明当机立断,指挥众人分工。
有的负责掐豆,有的负责筛选,有的负责装袋……
大家配合得十分默契。
唐景明和梁泽也不甘落后,卷起衣袖便跃入田间,与众人一起忙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