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唐太宗发怒你们就这么欺负朕的儿子(1 / 2)

🎁美女直播

汉,太始三年。

自从回来后,太子刘据第一时间就询问张贺,让张贺联系其弟张安世,看看张安世是否有愿意成为太子府属官的想法。

陆煊给了太子刘据如何拉拢张安世的办法,但具体方面没有考虑的太细致,比如刘据的个人性格。

刘据,性子比较急躁。

看似他和李承乾性格差不多,其实李承乾相对而言,暴躁一些,而刘据是单纯的急。

由于陆煊为刘据提供的谋划,是等待汉武帝出巡,然后丢失那三箱书籍后,在举荐张安世。

可回到汉朝后,太子刘据发现父皇迟迟没有巡视河东,这如何施展他的计划?

所以他有些等不急了,直接让张贺主动联系其弟弟张安世,看太子府抛出去的这个橄榄枝,张安世是否接受。

结果,让太子失望了。

张安世以自己能力平庸的理由,拒绝了。

他的能力平庸么?按照陆师所说,未来的张安世虽然在历史上并没有多么响亮的名声,可却是仅次于权臣霍光的人。

张安世的能力怎么可能平庸,其之所以拒绝,完全是认为现在他这个太子,位置并不稳固,并且张安世已经看清楚了目前卫家、太子、丞相的敌人。

这些敌人,并非他这个太子所能抗衡的,张安世并不想立刻卷入到这浑水当中,往往政治斗争,最先陨落的就是小官小吏。

对此,刘据只能暂时放弃,看来还是陆师有远见,若是能这么轻松的拉拢到张安世,为何还要麻烦的制定谋划,然后等待父皇出巡呢?

好在刘据也并没有等太久,今日他得到了父皇准备巡视河东的消息,他请命跟随,父皇同意了。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之前的‘碎纸案’依旧没有任何结论,明明证据已经足够了,可廷尉府那边迟迟没有论罪。

是何原因?

敌对自己的三股力量在作祟,也只有这个原因!

没有继续想这些,太子刘据离开宫内,准备跟随父皇汉武帝巡视河东。

长安宫殿之外,庞大的皇家队伍集结,众多的官员、侍从、卫兵或乘坐车架,或位列两旁。

皇帝出行,巡视河东,其实麻烦的是官员和侍从们。

大多数情况,皇帝也仅仅是看两眼,问候两句。

而官员们却要负责巡视河东的各项事务安排以及随时向皇帝汇报情况,同时务必不能出现任何遗漏,而且河东地若是出现不法情况,牵扯到了他们,事情就麻烦了。

谁能保证,自己手底下的官员全是干净的?

侍从们则忙碌地准备着各种物资,确保行程中的需求得到满足,伴君如伴虎,特别是如今已经年迈的皇帝,已经渐渐喜怒无常起来,若路上但凡出皇帝不满意的地方,他们可能就要人头不保了。

嗯,卫兵们倒是不用操心这么多,身披铠甲,手持兵器,反正大概率也遇不到危险的情况,他们此行也就是相当于出去逛一圈了。

太子刘据很快就到了,坐入车内。

汉武帝的御车位于中央。

太子刘据乘坐的马车位于后方。

从这,能看出来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那就是,身为太子,陪同皇上出行巡视河东,此行除了巡视检查之外,也有着皇帝培养太子能力的作用,既然皇帝愿意让太子陪同,那么路上势必是让太子与自己同处于车内。

传授巡视经验,如何检查各地官吏等等。

但,汉武帝完全没有这么做。

或许,汉武帝知道该让太子和自己同坐于御车之内,但却因为一些原因,没有提及此事。

什么原因?

子不类父,父不喜!

太子刘据并没有想到这些,他静静的等待着坐在车内,心中想的全是举荐张安世的事情。

队伍壮大,尽显皇家威望,马车装饰华丽,车身镶嵌着金银珠宝,车篷用丝绸制成,上面绣着精美的图案;拉车的马匹都是精心挑选的良驹,毛色光亮,步伐矫健。

汉武帝坐在御车中,面色淡漠,也不知帝者心中,在思索什么。

两侧街道,大量百姓出来跪拜,虽然他们心中好奇,或想观看这些皇家车马,或想一睹陛下容颜,但都不敢抬头。

只有清朝,有着明确规定,凡抬头注视帝王者,即被视为‘刺王杀驾’,若帝王当时心情不好,完全可以以此定为死罪。

而其他王朝虽然没有这项明确规定,但若是敢于抬头注视帝王,也有直接被弄死的可能!

百姓们,又有哪个敢抬头呢?

长安城内,鲜艳的皇家旌旗随着风飘扬,旌旗绣着龙、凤等象征皇家威严的图案,五彩斑斓,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

乐队奏响乐曲,鼓声震天,号角嘹亮。

御车内,太子刘据听到震天的号角声,想起了陆师所说的一件事情。

父皇汉武帝到了晚年,已经有些昏庸了。

并且迷信神仙,热衷封禅和郊祀,巡游各地,挥霍无度,多次卖官鬻爵,又重用宦官。

其他事情不说,单是这个‘挥霍无度’,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此行仅仅是巡视而已,皇家确实需要威严排场,但也不至于如此吧?

这简直就是在民脂民膏!

“确实昏庸。”太子刘据心中自语。

随着车马队伍离开长安城,等巡视队伍抵达河东时,河东的官员们早已在城门口等候多时,他们身着官服,排列整齐,向汉武帝行跪拜之礼。

接着就是祭祀仪式,这也是很久没有出现过的事情了,汉武帝壮年时也曾巡视各地,但从未搞过祭祀仪式,而到了现在,无论到哪里巡视,到达之后必须举行相应的祭祀仪式。

说的好听点,在祭拜皇天后土。

说的难听点,汉武帝已经渐渐执迷于鬼神之说了。

祭祀现场,各种祭品和礼器摆放整齐,太子刘据也跟随着祭祀官员们身着特定的服饰,按照严格的仪式流程进行祭祀,汉武帝则站在高处,亲自参与祭祀,祈求神灵保佑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等到祭祀仪式结束后,汉武帝在官员的陪同下,对河东的政务、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视察,听取官员们的汇报,而在这个过程中,太子刘据虽然跟随在汉武帝身旁,但汉武帝并未询问过刘据任何意见。

刘据渐渐的,感觉到不对劲了,允许他陪同巡视河东,他这个太子也能借助这次机会,了解学习一些治理国家、治理地方的经验。

但怎么感觉父皇,什么都不愿意教给自己呢?

来的路上,没有让自己同坐一车,到了河东,也未曾让他参与到巡视、审查之事中。

父皇,依旧不喜自己,认为他不类父?

这已经浮现出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了,父皇既然没有在他身为太子的过程中传授他执政经验,就已经证明未来父皇并不愿意将皇位传给他,那么父皇心中废立太子的念头,依旧坚定不移的保持着!

好你个老东西!

刘据心头发冷,他和李承乾产生了一样的感觉,若不造反的话,必与皇位无缘!

等到巡视河东结束,队伍返程回到长安后。

终于,刘据等到了张安世之事。

汉武帝忽然发现,此行前往河东所带的三箱书不见了,这三箱书是他平日里研读的,因此务必要寻找回来。

因此,汉武帝下诏,寻找这三箱书。

并且,是在朝会上宣布的。

朝会上,太子刘据并没有立刻举荐张安世,而是此时心中思绪涌动。

这种事情,父皇拿到朝会上来说?

明明只是一件小事,甚至可以说是私事了,朝会是什么地方?处理朝堂政事和各个地方上的大事之地,岂是皇帝下诏处理私事之地?

父皇把这件事情拿到朝堂上,说句大不敬的话,不成体统!

昏,确实昏!

自从他在陆师那里知晓,父皇晚年昏庸后,以往很多自己没有注意的地方,现在都能及时发现,仔细观察的话,确实会发现父皇现在所做的各种事情,确实略显昏庸。

不过现在的主要之事,还是拉拢张安世,看起来父皇现在有些昏了,但也不是自己所能抗衡的,自己也不能谏言,那样势必会惹得父皇不满。

“父皇,儿臣听闻,尚书台尚书张安世,素有博学之称,并博览群书,有过目不忘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