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唐太宗发怒你们就这么欺负朕的儿子(2 / 2)

🎁美女直播

“儿臣举荐张安世,其或许能记住丢失书籍的内容。”

朝会上,太子刘据出列道,汉武帝闻言露出意外之色。

尚书台,有此能人么?

他怎么不知晓?

“张安世,可在?”

尚书台尚书,也是有资格参加朝会的,张安世立刻出列道:

“陛下,臣为尚书台尚书,并陪同陛下巡视河东,对于各书有管理责任。”

“所丢失的三箱子书中,有《天回医简》,《尚书》,《淮南子》。。。。。。”

“其中,《淮南子》丢失的部分有:《原道训》、《俶真训》、《天文训》。。。。”

张安世如历史上所记载的一样。

详细的将丢失的各种书籍,书籍内的各个部分,甚至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全部说了个一清二楚。

汉武帝静静的听着,良久后道:

“好,若之后寻找回这些书,朕重赏你。”

等到丢失的三箱书寻找回来后,确认和张安世所说的一致,那么足以证明其确实是个人才,有着博览群书,过目不忘之能。

合该重赏,培养。

张安世躬身谢恩,回到原位前看了太子刘据一眼。

他的兄长张贺,如今在太子府为官。

他曾劝阻过张贺,万万不可与当今太子交好,太子虽然品性端庄、待人和善,但陛下不喜,并且太子的隐藏敌人太多了,若与太子交往太深,未来很有可能引来大祸。

并且,太子有优点,也有缺点。

太子虽然品性良好,待人宽容,但性格过于急躁,一旦出现令他不安,或者朝堂上视太子为敌的势力直接性、间接性的攻击太子,那么太子在急躁的性格下,很有可能做出冲动的事情。

那么,必然会遭致无法想象的大祸,因为卫青将军早年逝去,太子自身所能动用的力量,是完全无法应对任何政治攻击的。

可张贺还是没有听他的话,不但与太子交好,而且还成了太子府属官。

现在他知道为何兄长明知道加入太子府有危险,还是甘愿加入了。

因为这个太子,值得!

太子是如何知道自己拥有博览群书,过目不忘本领的?或许其很早就调查自己,知晓自己的真才实干和过人才华,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伯乐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他身在尚书台多年,陛下却从未发现过他的能力,而太子却能知晓,这岂不是自己的伯乐?

并且,太子举荐他,其实也就是在拉拢他。

自己已经拒绝过太子一次了,这第二次,不能拒绝了。

既然太子有拉拢自己的想法,必然也是在培植属于自己的朝堂力量,或许未来未必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只要太子能够顺利继承皇位。

他与兄长张贺,势必扶摇直上!

朝会依旧在继续,剩下的事情则和太子刘据无关了,他心中隐隐期待,霍光的到来了。

。。。。。。。。。

或许是巧合,或许是同样的原因。

太子李承乾这边,派人与权万纪联系,将陆煊嘱咐的话说了一番。

可权万纪似乎如陆煊所说的那般,‘情商’确实很低。

并没有任何回复。

成年人的沉默,其实也相当于拒绝了。

很显然,权万纪并不想按照他给出的建议行动。

权万纪家内,时任治书侍御史的权万纪自然有足够的钱财在长安城内拥有家宅,其坐于家内大堂,皱起眉头看着面前的家臣。

“我为何要听从太子殿下的建议?”

“宣州、饶州的白银若是开采,每年可得数百万缗,太子殿下让我到时候提议开采这些白银,赈济灾民,难道我不提议,陛下就不会如此做?”

“陛下圣明,自然会知道该如何使用这批白银,而我擅自提议做主,陛下若是万一认为这些白银有其他用处,该如何是好?”

听着权万纪的话,家臣闻言恭声道:

“可是,大人合该回给太子殿下一封书信啊,毕竟太子殿下是好心。”

“不,我不能回信。”权万纪摇了摇头。

若是回信,信中拒绝的话,无异于得罪了太子殿下。

若是回信,信中同意的话,到时候按照太子所说,万一陛下对于这批白银有其他安排,事情必然麻烦。

而若是不回信,当做全然不知此事,或许能更好一些。

家臣闻言,无奈只能不在劝说。

而权万纪则决定,明日就上书此事情。

自己,也算是于朝立功了。

或许,陛下能给予他赏赐。

。。。。。。。

大唐贞观年间,自魏王李泰产生与太子李承乾争夺储君的念头后,似乎每一天都不太平,相较于其他王朝的太子们,几乎每隔数日,就会发生不少事情。

也就在这两日。

有人私下举报朝廷三品以上官员,轻视魏王李泰!

此人,自然是李承乾安排的,并且太子李承乾特意动用了不属于太子府的力量。

也不能说是不属于吧,半属于、半不属于。

如今太子宫内的属官已经很多了,层层关系下总能找到,看起来和太子宫没有关系的臣子。

太子李承乾为了让这件事情看起来和太子府没有关系,让属官薛元超请其同宗薛鄱的丈人谢翎,谢翎又将此事交给了下属郑文泰,郑文泰请族弟郑勋,郑勋请女婿许岳,许岳又请。。。

总之,这层层关系下,有些类似于宗族,相当于出五服了!

其实若是下令层层调查的话,也能查出来其源头到底是谁,但问题是房玄龄等朝中三品大臣,本就有轻视魏王李泰的行为。

唐太宗知晓这件事情后,为何要去调查这个举报人?

大唐皇帝,这位最高权利掌控者、拥有者,不决定调查举报人背后的始作俑者的话,目前朝堂上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抽丝剥茧,调查出来这个八竿子和李承乾打不着关系的人,其实是太子府层层关系,一层层请出的人。

为何要这么复杂?因为必须这么做,不然的话若是让唐太宗李世民知晓,举报者是太子府的人,那么其下意识的会认为,这是太子府针对魏王府的一次行为,毕竟以唐太宗多年执政的智慧,能很明显的发觉出,这是一场阴谋,最后的结果能让众多大臣心中怨恨魏王李泰。

但经过这层层‘委托’后。

唐太宗李世民并不清楚,这是太子府的谋划,因为举报者看起来别说和太子府有关系了。

本身就是个几乎没有啥背景、人际联系的小官。

其就是看不惯朝中三品大官轻视魏王李泰的举动,感觉太欺负人了,才英勇的挺身而出,不畏强权,敢于举报!

唐太宗李世民当即就提拔这名官员,并且当场大怒,决定今日早朝,好生质问房玄龄等三品大官,为何如此轻视魏王李泰。

为何如何轻视他的儿子!!

太极殿,还未等群臣先到,唐太宗就已经早早来了,高坐于帝位之上,静静的俯视着下方。

脸色宛若覆盖着冰霜!

看起来心情就不好!

大唐朝会正常情况下是很热闹、宽容的,往往皇帝还没有到的时候,大臣们都能互相小声的交谈、唠唠家常之类的,甚至即使皇帝在的时候,大臣们也很放松。

但今日朝会,见皇帝陛下如此阴沉的脸色,众多官员都知道,可能出现什么不好的事情了。

是何原因,让陛下如此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