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李承乾谏言上书怒斥唐太宗修建宫殿(2 / 2)

🎁美女直播

嗯,除非那个牛鼻子倔脾气的魏征,他可能会说来谏言一番,但这旧年刚去,新年刚至的时间,魏征这老东西难道心情不好,用得着这也要谏言一番么?

他又不像秦始皇那般,横征暴敛,用百姓的民脂民膏大肆修建无数的宫殿。

贞观十一年年初,第一场朝会上,文武百官都已经到齐,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自然也不会缺席,唐太宗李世民含着笑意,看向下方,缓声道:

“诸卿,朕打算修建‘飞山宫’,不知卿等认为如何?”

众文武百官闻言面面相觑,皆默不作声,自古以来修建宫殿这种事情,可以说皇帝想修建就修建,根本不用询问大臣们的想法。

皇权至高,唯我独尊,这种话不是说说而已。

而贞观一朝,陛下想要修建宫殿,却要询问臣子。

这种事情好么?自然好。

毕竟,这证明陛下是圣君、贤君。

但这可就苦了他们了,因为帝心难测,看起来这仅仅是陛下的询问而已,但其中有很多难以揣测的地方。

首先,他们是能从陛下的话语语气中,听出来陛下是想修建‘飞山宫’的,并且也因为这件事情而感到高兴,陛下特意拿到这新的一年年初,第一场朝会上来说,就证明陛下也想让众多大臣心情甚好之时,提出此事,让大臣们同意。

可他们,却不能傻傻的附和直接答应了,劝陛下修建宫殿。

这朝堂上,可是还有魏征在呢。

他们前脚,一个个同意陛下修宫殿,后脚魏征谏言一番,怒斥陛下的种种不足,然后陛下改变主意,不修建宫殿了,最后再赏赐魏征。

他们成什么了?

阿谀逢迎、谄媚圣上的小人,奸人!

而且也捞不到任何好处,好处最后大概率就是被魏征给捞到了,这种事情以前可是发生了一次,所以贞观朝和古往今来的朝代,大为不同。

皇帝想修建宫殿,先询问大臣。

赞同修建宫殿的大臣,明明是根据皇帝的想法赞同的,却得不到好处,反而可能成为小人。

不赞同修建宫殿的大臣,没有考虑皇帝的想法,不但能获得赏赐,还能成为忠臣!

这还玩个锤子,傻子这个时候才会说话!

不如站着装死,陛下愿意修建就修建,不愿意就拉倒,他们没有任何意见可提!

整个朝堂很是寂静,文武百官默不作声,甚至房玄龄、长孙无忌脸色都顿了顿,一直不说话。

唐太宗李世民见到这一幕,略微有些疑惑,大臣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赞同,还是不赞同?

“中书令,司空。”

“朕的想法,你们觉得如何?”

既然没有人愿意主动出来,唐太宗李世民就点了两人,分别是房玄龄和长孙无忌。

房玄龄脸皮子颤了颤,隐隐约约的瞥了远处的魏征一眼,发现魏征眼睛瞪得溜圆,面无表情的站在那里。

这老东西,之所以现在不站出来说话,是心里面想词呢,准备一会用什么话谏言陛下!

长孙无忌也有些无奈,他与房玄龄同时出列,他先是开口道:

“陛下欲想修建飞山宫,自然是好事。”

简单的话,简单说出。

房玄龄想了想,也开口道:“古往今来帝王皆建造宫殿,陛下继位以来未曾建三两座宫殿,如今只是想建造一座飞山宫罢了,自当可以。”

在陛下和魏征两个人的选择中。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不由的选择了支持陛下,等一会魏征谏言,把他们一起骂了,就骂吧。

反正他们挨魏征话里话外的骂,又不是一回两回了。

“好。”

唐太宗李世民闻言,顿时露出笑容,有着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两位重臣的支持,修建‘飞山宫’这件事情,妥了。

而也就是这时,魏王李泰也忍不住出列道:

“儿臣认为,父皇修建宫殿,正是圣明之举!”

“贞观之世辉煌,旷古未有,父皇圣明,心怀天下,这宫殿岂是为父皇所建,而是为百姓所建!此乃彰显盛世之壮举,意义非凡。”

“父皇修建宫殿,并非为一己之私,乃是为了彰显大唐国威,让四方来朝之宾客,领略我大唐的壮丽与威严。”

魏王李泰忽然产生了支持此事的想法。

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让父皇对他好感提升的机会。

其实他也感觉到了,或许一会魏征会对于此事进行谏言,但想了想,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两位大臣都支持父皇修建宫殿的想法,那算上他一个又如何?

等到一会魏征谏言的时候,魏征说不定会斥责房玄龄、长孙无忌两位大臣,而自己的发言,将会让魏征连带着一起,一同骂了,这是否也相当于,给两位大臣解决一些压力?

说不定,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会因为这么一件小小的事情,对自己心生好感呢。

不管怎么说,只要对于自己有好处的事情,他皆要去做。

夺嫡其间,需要格外认真,不管这件事情能否按照他心中预期那般发生,他出列发言,所承担的后果也仅仅是被魏征所连带着一起骂了而已,他不在乎这些,只要未来自己继承皇位。

魏征。。。

看他有几张嘴,敢骂自己!

“魏王所言,甚合朕心。”

和魏王李泰所想的没错。

唐太宗李世民颇为赞赏的看了一眼魏王李泰,瞧瞧,魏王说的话多好听啊,让他颇为享受。

“那此事,就如此。。。”

唐太宗话还没说完。

侍中魏征就有些忍不住了,直接出列。

而同一时刻,太子李承乾,也决定‘出手’了!

“陛下,臣。。。”

“父皇,儿臣。。。”

侍中魏征、太子李承乾同时开口,这让高坐上方的唐太宗李世民脸色微顿,魏征估计是老毛病犯了,来准备谏言的。

至于太子,他要说什么?

“太子先说吧。”

由于他并不想听魏征叨叨些没有用的话,让他不爱听的话,唐太宗李世民决定让太子李承乾先说。

估计自己这个儿子,也像魏王李泰般,歌颂赞扬他一番,然后赞同他修建飞山宫之事吧。

只见朝堂中心,太子李承乾出列,道:

“儿臣闻之,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父皇欲修宫殿,儿臣窃以为不可,故冒死进谏。”

唐太宗脸上浓郁的笑意立刻消失了。

而太子李承乾的声音则继续响起。

“昔秦皇汉武,好大喜功,大兴土木,筑阿房之宫,建上林之苑,虽一时之壮丽,然终致民怨沸腾,国势日衰;隋炀帝广治宫室,穷奢极欲,三征高丽,劳民伤财,遂使天下大乱,社稷倾覆;此皆前代之殷鉴,陛下不可不察也。”

“今贞观之世,虽四海升平,然百姓甫脱战乱之苦,疮痍未复,生计艰难;若父皇兴修宫殿,必重征徭役,广敛赋税;民力有限,岂能堪此重负?届时,百姓疲于奔命,田亩荒芜,饿殍遍野,盗贼蜂起,国家危矣。”

“且父皇初登大宝,以仁政治天下,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四海之内,莫不称颂;今若修宫殿,岂不是背道而驰?陛下之德政,将毁于一旦;父皇常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今若为一宫殿而损民本,岂不可惜?”

“再者,修宫殿乃奢靡之举,非明君所为;父皇当以俭朴为德,以奢靡为戒:昔汉文帝惜百金之费,罢露台之建,遂有文景之治;父皇当效文帝之贤,弃修宫殿之念。”

“父皇,儿臣诚知进谏忤旨,罪在不赦;然儿臣身为臣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不敢不竭忠尽智,以报父皇之恩:愿父皇察儿之忠,纳臣之谏,罢修宫殿之议,以保社稷之安,百姓之福;儿臣不胜惶恐之至,顿首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