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提交新的律法唐太宗大喜重赏(2 / 2)

🎁美女直播

总之,他很满意这些新律法,太子制定的律令通过对隋朝法律的删减和调整,使得法律更加合理、人道,符合他的仁治思想。

“很好,你们也看看吧。”

唐太宗露出满意之色,随即令人将太子李承乾呈上来的新律令,依次传给下方的大臣们。

远处的魏王李泰,此时的心情很难受,因此他从来没有得到过关于太子府内制定新律法的消息,并且据他所知,太子府的那些属官和太子的幕僚,也没有所谓的法律大家啊。

那太子是如何制定的律法?

而且还是新的律法,要知道律法的制定,比制定史书还困难的多,其中可不仅仅是删删减减那么简单,有的律法太重了,需要适当减轻惩罚,有的律法太轻了,需要适当加重处罚,有的律法不适合惩治当前罪名,有的律法不适合应用在百姓身上。

这其中,是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在他的认知中,这种事情估计只有房玄龄等大臣能够做好。

而现在,看大臣们脸上一个个震动的样子,估计太子府制定的新律法,似乎很不错的样子!

到底是何人,帮助太子制定的律法?

“太子府制定的新律法,确实比隋朝律法合理很多。”

房玄龄粗略阅读完手中的律册,不由得感叹道。

为何要制定新的律法?

因为唐朝建立初期,国家经历了长期的战乱,社会秩序亟待重建,而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需要进行系统的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政治局势。

同时,从陛下的角度来看,必须通过制定合理的法律,加强集权,巩固统治基础。

隋朝律法,并不适用于当今的大唐贞观年间。

他能够看出,太子李承乾拿出的这套律法,是基于隋朝律法的蓝本上,创新修订的,隋朝的《开皇律》其实曾是一部较为优秀的法律,但隋炀帝时期法律的执行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隋朝灭亡。

唐朝的新律法,必需吸取隋朝的教训,让所谓的法律拥有足够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如此才能使得大唐长治久安永久维持,而这篇新的律法中,太子很明显也想到了这一点。

长孙无忌接过册子,阅读过后,忍不住出列道:

“陛下自继位初,主张‘以民为本’,强调法律的公正性和宽仁性,而在陛下的治国理念指导下,太子殿下制定的新律法,很明显符合陛下的治国理念,注重减轻刑罚,删减繁琐的法律条文,以达到‘安人宁国’的目的。

“目前,随着我昭昭大唐统一海内、天下归心、万邦臣服、诸夷称臣,可以说大唐整体都在进行一个不断发展的状态,即国库收入、官员治理、百姓官吏等各个方面的情况,都与隋朝时期完全不同,原有的法律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目前大唐官员层次、百姓层次的需求。”

“臣阅完太子殿下制定的新法,觉得完全不需要修改,完全可以直接用来当做我大唐新的国律!”

长孙无忌忍不住有些感叹,太子府有能人啊,他自然不会认为如此合理、妥善、符合大唐目前各种阶层要求的法律,是太子李承乾独自编撰而成的,太子府,必然有一位法律大家。

目前,朝堂上的法律大家有很多,房玄龄就是其中一位,他虽然算不上大家,但也精通律法,他能够看出来这册新律法的完美。

很完美!

完全可以当做新的律法来用!

甚至,其中的百姓层次方面律法也做的很完善,比如目前唐朝的商业活动日益频繁,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来规范商业行为;土地制度的改革也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障;这册律法中,容纳了各个方面,几乎挑不出来毛病。

长孙无忌不由得看了太子李承乾一眼,太子府不就只有几个年轻的官员么,他们真的有这么大本事?

又是撰写史书、编排乐舞,又是制定律法的,怎么感觉太子府内的官员能力,似乎相当于陛下的整个朝堂班子了?

即使是让房玄龄等人修订律法,估计也就能达到这种地步吧?

魏征、王珪等大臣,阅读完后,先后出列,恭声道:

“陛下,太子新定律令,明确了各种犯罪行为的刑罚标准,使法律的执行更加公正,完全可以维护了目前大唐的律法秩序;虽然说部分律法略显宽容,但关于谋反等严重犯罪行为的惩处更加明确,增强了我大唐律法的威慑力,减少了犯罪的发生,为我大唐的百姓稳定,奠定了基础。”

“臣有话说!臣于隋朝年间,曾是商贩,明确的知晓隋朝时期的律法,对于商贩、交易等任何产生‘交易’的行为,有着明显的打压,而新的法律对商业活动、土地买卖等行为进行了规范,保护了商人、农民等的利益,显得更加公平公正,臣想,若是陛下能够使用这则新的律法,那么我大唐经济的繁荣必然会永远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众多老臣先后出列,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所说的,全部都是好话。

太子李承乾脸色很是平静,在旁默不作声,没有任何自傲。

毕竟,这些律法是他从后世那里,陆师手中讨来的。

原本这就是贞观十一年,房玄龄等大臣们制定的律法,并且未来也确实应用在了大唐,能不完美么?

大臣们,自然挑不出任何毛病。

“太子府,有能人啊。”

唐太宗李世民看向太子李承乾,笑道,话语中的意思很明显。

这新律法,必然是一个大才,所制定出的。

不过,他现在暂且不知是谁。

考虑到,太子估计不愿意将这个人才让给他,而是想借助这个人才的能力,提升整个太子府官员的官职力量,唐太宗李世民并未把话挑明了说。

有才之士,在太子府,亦或者在他的朝堂上,都是一样的,都能为他的大唐带来贡献。

他,又何必急于一时,向太子索要这个人才呢?

“朕意,采用太子府制定的新律,为我大唐律法!”

“太子,你要什么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