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亲王留在宫内,所牵扯出来的事情太多了。
比如魏王李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实他是有些后悔的,若非他特意恩宠魏王李泰,让其长时间留在宫内的话,魏王李泰又如何会产生夺嫡之心?
昔日,他早早的让魏王李泰前往藩地就任的话,决定不会发生今天这种事情,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之争,激烈程度已经不亚于他和当年的大哥李建成了。
现在双方仅仅是在提升各自的力量而已,很快就开始互相打压对方府内的官员,然后真正厮杀了。
为了让目前的情况不在更加乱,他原本是想过一段时间,再让皇子们到封地就任的,但想了想,还是提前吧。
对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这道圣谕,大臣们自然没有任何意义,他们也觉得皇子们长时间留在宫内,不是件好事。
陛下还是英明的。
将这些皇子们赶紧撵走吧。
现在有一个魏王李泰,宫内已经有些乌烟瘴气了,若是再有其他皇子产生不该想的想法,那宫内就真正彻底的乱了。
朝会到这里就差不多结束了,该处理的事情,也都处理完了。
但实际,很多人都下意识的忽略了一个问题,只有太子李承乾注意到了。
他是此事件的核心人物,他第一时间就发现了问题。
呵呵,其他皇子到了适合就任藩地的年纪了,准备让皇子们离开,但魏王李泰呢,他这个弟弟早就到了适合离开京城的年纪了。
可现在,还没有走!
这让其他的皇子们怎么想?
‘一批批’的皇子离开了,就魏王李泰特殊,能够依旧生活在宫内,甚至这次就任藩地的皇子们,依旧没有魏王李泰,今日朝会上父皇最后下达的圣谕,其暗中依旧在明显偏袒魏王李泰!
只是,为何朝堂上的大臣们忽略了这件事情?因为他们都已经习惯父皇独独恩宠魏王李泰了!
一个人的特权,达到这种所有人都习以为常的地步,何其夸张和恐怖?
“其实,我也习惯了。”
太子李承乾自嘲道,谁让他这个儿子,不受父皇喜欢呢?
不过,现在也不是想这个的时候。
父皇这次下的命令很急,原本三位皇弟到藩地就任这件事情,是发生在一两个月之后的,但现在父皇就下令了。
估计不想让宫内,继续增添出其他的乱子了吧?
陆师让他在这次的‘皇子离开’事件中,演技好一点,看来今天晚上他要对着铜镜好好的哭一场了,嗯。。。提前练好演技,争取今天晚上,就把眼睛给哭肿!
这一切,都是为了皇位!
第二日,清晨。
太子李承乾早早的醒来,今日的事情对于他来说很重要,这是他能否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和魏王李泰抗衡,甚至从而压制魏王李泰的关键。
那就是,地方上的力量。
估计,魏王李泰是绝对想不到,送三位皇弟离开这件事情的,因为魏王李泰从小就和李恪、李治等皇子关系不好。
其原因,还是李泰的性格,李泰就小就是淘气哪一类的孩子,从小就喜欢欺负弟弟妹妹。
这也导致,和他关系好的皇子,几乎没有。
其实自己也和李泰差不多,小时候性格也不咋样,并且因为天生患有足疾的问题,小的时候弟弟们总是嘲笑他,他仗着自己年龄大,也没事和李泰一样欺负弟弟妹妹。
在众多皇弟眼中,他这个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估计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简单洗漱完毕后,李承乾穿戴好太子服侍,缓步离开太子宫,向着宫外而去。
三个皇子中,吴王李恪是年纪最大的,今年已经十八岁了。
而晋王李治,和纪王李慎,现在才九岁而已。
年纪这么小,就要离开深宫,这确实会让唐太宗李世民有些舍不得,唐朝初期并没有明确规定,皇子到达什么年龄,到封地就任。
但大部分,都是八岁左右的年纪。
为何这么小就要离开宫内,前往封地?这还是因为贞观十年唐太宗做出的一个重大决定。
贞观十年初,唐太宗想通过世袭封建、重置封国方式,长久巩固大唐王朝的统治,因此,不顾重臣们的反对,将自己的弟弟和儿子全部世袭封建。
因此皇子年幼时,就必须离开宫内,前往封地,这是为了从小让皇子的势力扎根于所属封地中,这样才能利于长久统治。
属于是开封建倒车了,幸好没有发生汉朝时期的‘七王之乱’之事,不然后世人绝对会因为这件事情,好生谴责唐太宗一笔。
春还未到,天依旧很冷,虽然三位皇子穿着宽敞温暖的袄子,但站立在寒风中,身躯依旧止不住的发抖,李恪年纪大一些,倒是还能抵御,但两个年纪小的皇子,却有些扛不住了。
小脸冻得通红。
但没有办法,有时候规矩礼仪就是这么的死板,特别是皇室宗族,更是必须遵守规矩,今日他们要离开宫内,前往各个封地就任,父皇亲自来送他们。
他们身为皇子,一是子、二是臣。
都必须要在这里等着。
好在,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也知道天有些冷,怕冻坏皇子们,早早的来了,他揉了揉李治和李慎的小脑袋,那面容上不再有身为帝王的威严,而是露出父亲般的慈祥和蔼消融,叮嘱他这两个小儿子道:
“到了封地,一定要听长史的话,知道吗?”
“未来,父皇会允许你们回宫内,看望父皇的。”
年幼的李治和李慎,他们这个年纪已经懂了些许道理了,各自点了点头。
随即,唐太宗李世民脸色渐渐严肃,看向李恪,道:
“到了封地,一定要爱民如子,严守律法,好生治理封地。”
想了想,唐太宗屏蔽左右,甚至让李治和李慎两个小儿子也退到一旁,声音微低道:
“恪儿,你这么大了,也知道自己的母亲家族,所以有时候父皇无法给予你太多的帮助,你万万切记,不可犯法,不然的话即使是父皇也保不了你。”
唐太宗李世民这句话,是发自内心说的,李恪的身份其实是比较敏感的,因为目前朝堂上,有很多仇视隋杨皇室的人。
隋炀帝杨广昏庸的那段时间,滥杀无辜,不知道无缘无故怨辱死了多少忠臣,而有些忠臣的亲族、后裔,就在目前的大唐朝堂上为官。
只要李恪不犯错就好。
而一旦李恪犯错,其将会变得很危险。
李恪并非皇后所生,母亲身份比较特殊,因此到时候一旦发生特殊情况,可能他这位皇帝都无法保的了李恪,皇帝有时候,并非是无所不能的。
“谨遵父皇教诲。”李恪恭声道,他明白父皇所说的道理。
不过,他又不会想着谋反什么的,能犯什么错?
出身敏感又如何,他再怎么说也是皇室贵胄,还真的有人不长眼,敢对付他?
说了这么多了,也该到了离别的时候了,唐太宗李世民随即唤侍卫来,将三封书信拿出,交给三个皇子的手上。
“我本想送给你们珍贵的玩物,但又担心会让你们更加骄奢,不如送给你们这一番话。”
三封书信,他亲自书写,其中有如何治理封地,如何宽容的对待百姓,等等。
刚刚将三封书信交到皇子们的手上,唐太宗李世民忽然听到匆匆的脚步声,向着远处一看,发现原来是太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