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我大明朝的新型大炮全世界最先进的大炮(2 / 2)

🎁美女直播

依旧按照贞观十道的行政区划来编排内容,先介绍道,再分述各州,最后详细记载各县的情况;对于每个地区,都要包括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方面的内容。

“大约还需要多久时间,可以整理好?”

李承乾看向众人,他从后世陆煊那里得来的史书,虽然是楷书版本,但却是后世的排版,不适用于唐朝,并且还有一部分资料是错误的,以及缺少的,这些都需要整理汇总。

闻言,杜荷等人纷纷看向李安仁,经过这段时间在太子府担任属官,李安仁的能力也提升了许多,他随即道:

“殿下给出的《括地志》,其中诸多资料,显得比较杂乱,除了需要对大量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筛选外,臣等还要去除一些明显错误或重复的信息,保留有价值的内容。”

“最大的问题是,其中有很多存在疑问的资料,要进行考证和辨析,确保准确性;有一些地名已经变迁,要通过查阅多种史料进行对比,确定其不同时期的具体位置和名称变化。”

“目前来看的话,至少还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半个月。

李承乾沉思,半个月的时间,估计父皇心中的火气早就消了,以往发生大臣谏言,父皇震怒的情况,基本上也就是四五天的事情。

时间有些紧迫啊。

看来是赶不上了。

不过他也不能太过于心急,不能非要在父皇消气重新上朝的那一日,将《括地志》残卷上交上去,不整理汇总清楚的话,会产生一些麻烦。

比如,其中有部分太子府根本无权查阅的资料,却清楚的呈现在书中,这如何解释?

夺嫡之争,任何事情都要格外认真仔细,若是被人抓住一个小机会,就有可能万劫不复。

“辛苦诸位了。”

良久后,李承乾看向众人道,虽说无法在下一次朝会上,上交《括地志》,但最起码可以把南平公主和王敬直的事情提一下。

想了想,李承乾也没有参与属官们关于括地志的整理汇总工作,他对于文学、史学、地理,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只会添乱。

嗯。。。只能在旁边,用眼神默默地给杜荷等人支持和鼓励了。

太子府,忙碌了起来。

大量属官根据确定的体例和整理好的资料,开始整理《括地志》,这无疑是个很辛苦的活,不但要要注重文字的准确性、简洁性和可读性,还要对于每个地区的描述,要做到条理清晰、内容详实。

毕竟,这是要上交给皇帝观阅的,同时很有可能未来要成为一本流传于后世的著作。

因此,各个方面都要具体详细到一定的地步。

如,介绍一座山脉时,要详细介绍其地理位置、走向、高度、主要山峰等信息;介绍一个州县时,要说明其历史沿革、行政区划、人口、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这些,都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进行对比,同时他们也分出来了一部分人,将汇总整理好的内容,再次审核与修订阶段,检查内容是否完整、准确,体例是否统一,文字是否通顺。

不过他们即使在忙,也没有魏王府那边的士子们忙,他们可没有这种已经成了纲列的《括地志》残卷参考,目前魏王府内的士子们,每天都在交流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当然,这是说的好听点;说的不好听一些,天天几乎都有士子吵起来,甚至破口大骂,对于一些存在争议的内容,再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一旦无法达成共识,很有可能就动手吵吵,有时候文人脾气可更为暴躁!

大唐,贞观十一年,无论是朝堂,还是太子府,魏王府,可谓都是忙的热火朝天。

同一时刻的大明朝,也忙里忙外!

似乎从某一刻开始,秦、汉、唐、明四朝,都各自忙碌了起来,这是好事么?或许吧,能改变未来一些既定的历史,能让遗憾不再发生,但有一点是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好事,那就是四个王朝无论最后太子们是否能够造反成功,继承皇位。

他们的科技水平,在陆煊的帮助下,都能获得显著的提升。

不提秦汉两朝的造纸术,单说明朝,就在这两日,明朝新型大炮,已经研制完毕!!

咱大明,终于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大炮了!

洪武大帝朱元璋,今日起了个大早,他刚刚得知太子朱标已经研制好新型大炮的消息,对于大炮的威能他也很是好奇,毕竟这东西在元朝末期,以及各路起义军首领互相攻伐时,也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

朱元璋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和陈友谅争夺天下时的两场战役,洪都保卫战与鄱阳湖之战。

元朝末年,陈友谅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洪都,而洪都城内的守军只有两万人。

在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朱文正、邓愈、赵德胜等人凭借出色的指挥以及大炮等火器的支持,硬是成功坚守了八十五天。

可以说,这场战役洪都能够守下来,大炮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

那个时候,陈友谅军队中并没有携带大炮,而他在洪都配备了充足的大炮和弹药;当汉军好不容易攻进一个缺口时,被守军的大炮轰击,导致汉军士兵大量伤亡,汉军失败,陈友谅将士士气被重重打击,让其不敢一直持续进攻;最终陈友谅无功而返,若非此战不胜的话,他完全没有时间继续布局后面的大战。

除了洪都保卫战之外,就是鄱阳湖之战,那一战,是他这位狠厉的皇帝,最害怕的一战,甚至现在还有些不敢回想。

若是败了,他早已经成为一具枯骨了。

也同样是战船装备了大量火器,其中包括碗口铳这类类似火炮的武器;开战后,明士兵利用火器与陈友谅的水师展开激烈对攻;虽然他那时的战船相对较小,但火器弥补了兵力和战船规模上的劣势,从而拿下最终胜利。

“也不知道,咱这位太子,研究出了什么大炮?”

“若是大炮威能足够用的话,岂不是可以轻松平定云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