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以儒为本,当以仁爱为念。
阿房宫之役,使百姓困苦,非仁政所为。
扶苏之谏,正合儒家之道。
反对扶苏派的,自然是迎合秦始皇的佞臣了,那些善于阿谀奉承、一心迎合秦始皇的大臣,会坚决反对扶苏的行为。
他们担心扶苏的反对会影响到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也害怕触怒秦始皇。
他们会指责扶苏不懂大局,不理解秦始皇的宏伟蓝图。
比如指责:“公子此举,实乃不识大体。陛下修建阿房宫,乃为彰显大秦之威,岂是为一己之私?殿下之谏,过于鲁莽。”
除了这些奸臣外,法家的人绝对会反对扶苏。
儒家和法家是死对头,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
儒家站在扶苏那边,他们自然要反对扶苏。
法家大臣,这些推崇法家思想的大臣,必然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威和法令的严格执行。
他们可能认为扶苏的反对是对秦始皇决策的违抗,是对法家治国理念的挑战。
他们会主张对扶苏进行处罚,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君主的权威。
“殿下公然反对陛下之决策,有违国法。当以法论处,以正视听。”
陆煊给扶苏分析着这些。
扶苏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可以说,以目前儒家和法家的对立态度,最终他是绝对无法拉拢到法家这边的。
“我是否能够拉拢那些中立派大臣?”
扶苏知道任何朝代,都绝对会有一批中立派的大臣。
一些大臣为了明哲保身,避免卷入政治纷争,可能会选择保持中立,不发表明确的意见。
他们会观察秦始皇的态度和局势的发展,再决定自己的立场。
甚至他们心中的想法皆是:“此事关乎重大,吾等当谨慎行事,不可轻易表态,以免引火烧身。”当然这些中立派的大臣中,也不排除投机取巧的大臣,一些大臣可能会试图从中寻找机会,谋取个人利益。
他们可能会根据形势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立场,以获取最大的好处。
且看陛下之意,再做定夺。
若有利可图,便顺势而为;
若有风险,便退避三舍。
“中立派的大臣,并不好拉拢。”
陆煊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
“这样,你先进行劝阻反对,然后看看这些大臣的态度,然后来找我,我思索具体方法。”
扶苏点了点头,心中明白此事的艰难。
但他也深知,为了国家和百姓,他必须勇敢地站出来。
他告别陆煊,然后回到秦朝,很快扶苏就决定正式向秦始皇劝谏。
他整理好自己的思绪,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宫殿;此时秦始皇坐于案侧俯首阅读奏疏,威严的目光扫视着下方。
扶苏恭敬地行礼后,缓缓开口道:
“父皇,儿臣有一事相谏。如今天下初定,百姓久历战火,十室九空;此时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百姓必将被征调服役,农耕荒废,家庭离散。百姓若不得安宁,国家又如何能长治久安呢?古之商纣,广建宫阙,穷奢极欲,致使民怨沸腾,最终国破家亡;今父皇若执意修建阿房宫,恐步其后尘,还望三思。”
秦始皇听着扶苏的劝谏,脸色渐渐沉了下来。他心中涌起一股恼怒,觉得扶苏不理解他的宏伟蓝图。
但他也想起扶苏一直以来的仁德和聪慧,心中又有一丝犹豫。
“朕乃天子,天下皆在朕之掌控;阿房宫乃朕为彰显大秦之威而建,此子竟不明白朕的苦心,实乃令朕失望。”
秦始皇心中想着,但他没有立刻发作。
扶苏见父皇没有回应,继续说道:
“如今边境未宁,匈奴时常侵扰。当务之急应是加强军事防御,打造坚固的长城,训练精锐之师。若此时耗费巨资修建阿房宫,一旦外敌入侵,国家将无力抵抗。国家之强盛在于经济繁荣。若将人力物力用于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促进贸易,百姓富足,国家财库充盈,而修建阿房宫只会徒增负担,阻碍经济发展。”
秦始皇微微皱眉,陷入了沉思。
他不得不承认扶苏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他又不甘心放弃修建阿房宫的计划。
扶苏接着说道:
“父皇,古之圣王,皆以节俭为德。陛下乃天下之主,当为万民表率。舍弃阿房宫之奢华,弘扬节俭,必能赢得百姓爱戴,天下归心。仁德如春风,可暖万民之心。与其修建阿房宫彰显威严,不如施仁德于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民心所向,才是国家长治久安之根本。”
秦始皇听着扶苏的话,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了一些。
他看着扶苏,眼中露出复杂的神色。
他知道扶苏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着想,但他也有自己的考虑。
“此事容朕再思。”
秦始皇最终没有做出决定,只是让扶苏退下。
扶苏离开宫殿后,心中充满了担忧。
他不知道秦始皇会做出怎样的决定,也不知道自己的劝谏是否会有效果。
他决定去找陆煊,商量下一步的对策。
再次回到后世,陆煊听了扶苏的讲述,微微点头道:
“你的劝谏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要想让始皇帝改变主意,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那我该怎么办?”
扶苏急切地问道。
陆煊思索片刻后说道:
“你可以继续收集百姓的疾苦和反对修建阿房宫的声音,让始皇帝更加了解百姓的真实情况。同时,你也可以尝试与一些有影响力的大臣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
扶苏听了陆煊的建议,颔首点头,由于这次的事情并不多,他决定立刻付诸行动。
回到秦朝后,他开始走访民间,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
他看到了百姓们在战争后的疲惫和困苦,也听到了他们对修建阿房宫的不满和抱怨。
扶苏将这些情况整理成奏折,呈递给秦始皇。
他希望秦始皇能够看到百姓的疾苦,改变修建阿房宫的决定。
同时,扶苏也开始与一些有影响力的大臣沟通。
他以自己的仁德和智慧,赢得了一些大臣的尊重和支持。
这些大臣虽然不敢公开反对秦始皇的决定,但他们也在暗中为扶苏出谋划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上的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
支持扶苏的大臣和反对扶苏的大臣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
而秦始皇则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边境传来消息,匈奴再次入侵,秦军在边境遭遇了重大挫折。
这个消息让秦始皇震惊不已,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决策。
秦始皇意识到,修建阿房宫确实可能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了国家的军事防御和经济发展。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是否应该听取扶苏的劝谏。
在这个时候,扶苏再次站了出来。
他向秦始皇进言道:
“父皇,如今边境危急,国家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我们应该将资源投入到军事防御和经济发展上,而不是浪费在修建阿房宫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卫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
秦始皇听了扶苏的话,心中依旧犹豫。
“这件事器,让朕再想想。”
他依旧不肯放弃阿房宫的修建。
第二次失败了。
扶苏倒是并没有过多的泄气,他知道这件事情急不得。
嗯。
不如在前往后世一趟,询问陆师,到底该如何是好吧。
阿房宫,是决定不能修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