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却反驳:“太子殿下此言差矣。薛延陀兵强马壮,此时贸然出兵,胜负难料。不如继续采用怀柔之策,许以重利,使其归降。”
“魏王只知怀柔,却不知薛延陀野心勃勃,岂会轻易归降?若不趁早将其遏制,日后必成大患。”
李世民陷入沉思,一时难以抉择。此
时,一位老将站出来道:“陛下,老臣以为,可先加强边境防御,同时观察薛延陀动向。若其有侵犯之意,再出兵讨伐不迟。”
李世民微微点头,道:“善。”于是下令加强边境防御,密切关注薛延陀的一举一动。
而在此时,五姓七望见大唐面临薛延陀的威胁,又开始暗中活动。
他们企图利用这个机会,扩大自己的势力,谋取更多的政治利益。
李承乾对五姓七望的举动洞若观火,他深知若不及时打压,这些世家大族必将成为大唐的心腹之患。但他也明白,当前首要任务是应对薛延陀的威胁。
随着时间的推移,薛延陀的动作越来越频繁真珠可汗不断扩充兵力,大有南下之势李世民意识到,战争已不可避免。
“儿臣心中的想法是,主动进攻薛延陀!”
李承乾建议主动发兵,攻打薛延陀。
李世民听后,陷入了犹豫不决之中。
一方面,他深知薛延陀势力强大,贸然出兵恐有风险;另一方面,若不加以遏制,薛延陀日后必成大患。
思及此,李世民决定召集文武百官商议此事。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
李世民高坐龙椅,目光扫过群臣,沉声道:
“太子提议主动发兵攻打薛延陀,众卿以为如何?”
武将们率先发言。
一位虎背熊腰的将军站出来,声如洪钟:
“陛下,末将以为,薛延陀日益强大,若不趁早将其剿灭,日后必成我大唐心腹之患。如今我大唐兵强马壮,正可主动出击,一举荡平薛延陀。”
另一位老将也点头附和:
“陛下,薛延陀狼子野心,不可不防。此时出兵,可彰显我大唐天威,震慑周边诸国。”
然而,文官们却有不同的看法。
一位文臣上前一步,拱手道:
“陛下,臣以为不可轻易出兵。薛延陀虽势大,但我大唐可采取怀柔之策,许以重利,使其归降。如此,既可避免战争,又能维护边境稳定。”
“此言差矣!”
“薛延陀野心勃勃,岂会轻易归降?若一味怀柔,只会让其更加嚣张。唯有出兵讨伐,方能永绝后患。”
群臣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有的主张出兵,有的主张怀柔,一时之间,朝堂上热闹非凡。
李世民静静地听着群臣的争论,心中权衡利弊。他明白,无论是出兵还是怀柔,都有其风险和好处。此时,一位睿智的老臣站出来,缓缓说道:
“陛下,臣以为,出兵与否,当视情况而定。若薛延陀有侵犯我大唐之意,自当出兵反击;若其暂无动作,可先加强边境防御,观察其动向,再做决策。”
李世民微微点头,觉得老臣之言甚有道理。
他沉思片刻,道:
“众卿所言皆有道理。此事关系重大,容朕再斟酌斟酌。”
于是,这场关于是否出兵攻打薛延陀的商议暂时告一段落。而大唐的未来,也在这犹豫不决中充满了变数。
李世民在是否出兵攻打薛延陀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朝堂之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在这关键时刻,李靖站了出来。
李靖虽已年迈,但眼神中依然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他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朝堂中央,向李世民拱手行礼道:“陛下,老臣有话要说。”
李世民微微颔首,示意李靖继续。李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说道:“陛下,薛延陀如今势大,若不加以遏制,日后必成我大唐心腹之患。太子殿下提议主动发兵,老臣以为此乃明智之举。”
众臣闻言,纷纷侧目。有人心中暗自嘀咕,李靖将军向来谨慎,此次为何如此果断地支持出兵呢?
李靖仿佛看出了众人的疑惑,接着说道:“陛下,老臣并非鲁莽之人。老臣仔细研究了薛延陀的局势,已有了一套完整的作战计划。”
李世民顿时来了兴趣,问道:“李将军,快说说你的作战计划。”
李靖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陛下,薛延陀真珠可汗虽有强兵二十多万,但并非无懈可击。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南北两部的两位小可汗虽受其父亲节制,但心中未必没有自己的算盘。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采取分化瓦解之策。”
“首先,我们可以派遣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和友好的态度前往薛延陀南部,秘密与南部小可汗接触。向他表明,只要他愿意脱离真珠可汗,归顺大唐,大唐将给予他丰厚的赏赐和尊贵的地位。南部小可汗本就对真珠可汗心存不满,若我们许以重利,他很有可能倒戈相向。”
“其次,我们可以在边境地区集结兵力,做出随时进攻的态势。真珠可汗见此情形,必然会加强防御,将兵力集中在北部边境。此时,我们可以派遣一支奇兵,绕道薛延陀后方,攻击其薄弱之处。薛延陀首尾不能相顾,必然陷入混乱。”
“最后,当薛延陀陷入混乱之时,我们再发动全面进攻,一举将其击败。陛下,此乃老臣的作战计划,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李世民听着李靖的作战计划,陷入了沉思。这个计划确实有很大的可行性,但战争毕竟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朝堂之上,众臣也开始议论纷纷。有的大臣认为李靖的计划过于冒险,一旦失败,大唐将陷入被动;有的大臣则认为李靖的计划很有创意,可以一试。
李世民思索良久,最终下定决心。他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说道:“李将军的作战计划甚为精妙,朕决定采纳。众卿不必再议,全力配合李将军筹备战事。”
李靖得到李世民的支持,心中大喜。他再次拱手行礼道:“陛下放心,老臣定当竭尽全力,为大唐击败薛延陀。”
于是,大唐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战事。李靖亲自挑选精兵强将,制定详细的作战方案。同时,使者也被秘密派遣前往薛延陀南部,展开外交攻势。
在这个过程中,李承乾也积极参与其中。他深知这场战争对大唐的重要性,也明白这是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他协助李靖筹备战事,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而李泰则在一旁冷眼旁观。他心中嫉妒李承乾能够参与这场重要的战争,同时也担心李承乾在战争中取得胜利,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太子之位。于是,他暗中勾结一些大臣,企图在战争中给李承乾制造麻烦。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大唐的军队在李靖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准备。而薛延陀方面,真珠可汗也察觉到了大唐的动向,加强了边境防御。
一场决定大唐命运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在这个关键时刻,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和信念而努力。而大唐的未来,也将在这场战争中变得更加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