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4章(2 / 2)

大秦妖孽 流浪的十七少 1812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为什么伯父不亲自告诉太子,或者让李贽跑一趟也行啊!”李贽茫然道。

“皇帝的心思很难猜。”尉聊笑道:“所以,能不接触就不接触。”

李贽没明白,但是李斯却听明白了,皇帝突如其来的一招,将他们通盘计划全都打乱了,必须进行修正。

皇帝想要做什么,李斯也弄不清楚,只能打起精神,商议皇帝交代的事,这件事的影响实在太过深远,牵涉过于重大,皇帝这个诏命一公布,朝廷上就炸了窝。

推行法儒大典,百官没有异议,但是科考取士,是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大事,而且,也和每一位大臣有切身关系,大争之世,争辩之风顿时开启,文武百官全都投入到了辩论之中。仅仅一天之后,朝臣们各种意见就交到了宰相官署。

毫无异问,反对的官员远远多于赞同者,赞同的声音几乎听不见。

第0132章 血腥的味道

庙堂重臣悄然就分成了三派,老成持重的一派说,从三代开始,就是君王和大臣从民间选取大贤,选贤的标准不仅仅是学识,还有能不能恪守孝道,团结友邻,处事公正,这样才能保证选举的大贤当官之后,公忠体国,公正廉明、

推行法儒大典,乃是当朝好事,但是,科考取士择优的标准只不过是对法儒大典的精通程度,却没有办法验证人品。不能够保证做官之后,廉洁奉公,遵纪守法。

历朝历代,都曾经出过身负绝世才学,却卑鄙奸诈的小人,一旦掌控大权,就做出祸国殃民之举。所以,应该慎重之。

出身军伍的大臣却说,帝国一直是耕战赏爵,有耕战之功的贤才才能在朝中当官做吏,科举制度,却是不管有功无功,只要身负才具,精精读法儒,就可以在朝中当官,开天下黔首侥进之门,占据朝堂官吏之位,而有功之军卒,耕种之农夫,却无从安置,长此以往,势必会让天下生乱。

而反对派,却因为附庸胡亥而反对,言辞也激烈起来,帝国轻儒,儒家学说从来就不曾经成为帝国主流,李斯另辟蹊径,妄图融合法儒力压百家,诸子百家在江湖,一直都不肯安分,如果以帝国之力,推行法儒,势必要取代诸子百家学说,从此诸子百家会成为反对帝国的主流。

李斯图谋不轨,意图以帝国之力,推行法儒,分明是想成为一代宗师,却置帝国天下于不顾。

而更多的人却是因为个人,家族,和故乡的利益强烈反对,选贤取士,看似简单,但里面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内幕,任何一个选贤做官的官吏,势必对举荐之官吏感恩戴德。俯首听命。

而官员选贤,都是从故乡好友,子弟中选取,和自己有恩怨的,即便是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也不在选取之列。

而中原六国故地,文教发达,所以,中原的下级官吏也是最多的,废掉选贤制度,无疑会触动他们的个人,家族和故乡利益。

李斯却是一言不发,只是将群臣上书,按照反对的理由分成了四份,然后八百里加急送到南阳,呈送皇帝御览。宰相弄不明白的事,自然要皇帝决断。

就在满朝文武大臣激烈的讨论科举取士这件关系到个人利益的大事,将闾蓄谋已久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浅,悄然命令停止了一切行动。

如果是仅仅如此的话,只能说是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打乱了他的部署,只消加以调整,完全可以在突发事件解决之后再次发动。

但是父皇的反应太出乎意料了,庙堂上发生的一切,根本就瞒不过他的耳目,却没有一点的反应,而在这时,他却抛出了一个震动天下的话题,谁敢说这两件毫无瓜葛的事情之中,没有一条联系的线。

将闾看清楚了这一点,却猜不透父皇的意图,所以他也很不安。

将闾身上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年在庙堂和江湖也是处处布局,虽然他的出发点是为了大秦帝国,但他毕竟是不容于法,所以,他对父皇的心思极为敏感。

一直以来,他都是智计百出,庙堂就像是一头雄健的老牛,被他牵着鼻子走。

而这一次,却完全的脱离了他的掌控,让他心中惴惴不安,索性躲在东宫之中,静静的反思,是不是这些年在帝国庙堂呼风唤雨无往不利,让自己有点忘乎所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