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刚端起参茶,听到皇帝询问赶紧又放下,正色道:“行刑之时,臣让宰相府小吏混在人群之中,坑杀之刑虽然残酷,但是,天下黔首反应平平,平心而论,陛下虽然以酷刑惩办孔门儒家,但这样做难道不对吗?
或者说,孔门儒家就做的好吗?一个被皇帝所器重的学派,却不肯为国效力,做出了这许多龌龊之事,也确实不是一个好东西。”
嬴政已经做好了被天下唾骂的准备,但是听李斯一说,还是有些惊讶:“天下黔首真的是这样说的。”
李斯笑道:“陛下是担心则乱,儒家只在士子之中颇有威望,但是,在寻常黔首之中却没有丝毫的人望,不说别的,就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这一条,就被天下黔首当成了懒汉,在加上孔门儒家,希求的特权,什么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些混账话,早已让天下黔首厌烦。
现如今,儒家主张的诸侯分封制度,却是让天下黔首苦不堪言的制度,所以,天下黔首谁还说儒家好,谁还肯同情儒家,所以,大刑之时,人山人海,十有八九都说皇帝杀的好。
皇帝都不封自家子孙当诸侯,你教书育人的学派鼓噪个什么,还不是想给自己弄一块封地,拥有贵族特权,凌驾于天下黔首之上,碰上一个爱民如子,却有铁腕皇帝,封地没捞着反而赔上了自家的性命,纯属自作孽,不可活,就应该让儒家倒霉。
这样的言论形形色色不一而足,陛下拭目以待,一旦传遍天下,就实实在在给儒家和六国遗族前所未有的震撼。”
嬴政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其实这件事,不仅是他在担心李斯更加的惶恐,毕竟他是宰相,帝王之过谁敢责罚,倒霉的就是他。
但是,被人骂成暴君昏君却是避免不了的,所以,也是将闾倒霉嬴政将一腔怒气全都倾泻在他头上。
李斯起身躬身一拜:“但是,咸阳黔首知道这件事的原委,自然是大声呼好,不过,坑杀四百七十五个孔门弟子,依然是太过惨烈。
臣担心,六国权贵会借此生事,所以,臣恳请陛下,向天下黔首解释此事。
所以,臣起草了一份诏书,呈送陛下御览,如果可行,请陛下颁布旨意,将此诏书悬贴天下郡县城门口,由官吏负责宣读,务必做到天下人人皆知。让天下黔首知道陛下苦心。”
李斯做事,从来就是以逢迎皇帝心思为目的,嬴政赞许的看了他一眼,叹息一声:“如果将闾和李斯一样,秉承臣子之道就好了。”
李斯一笑:“太子和臣毕竟是不同的,岂能苛求一样。”
第0167章 好儿子和储君
“你是宰相他是太子,都是朕的臣子,谨守臣子之道都是应该有的本分,有何不一样。”嬴政奇道。
将闾和李斯的关系,没人比他这个皇帝更清楚。如果不是将闾,也就没李斯的今天,所以早就有李斯为将闾求情的准备。却没想到李斯竟然绝口不提此事。好像不知道将闾被囚禁一般。
“子孙恭孝,自然是天下为父者之渴望。”李斯正色道:“但是对父亲,对友邻,温顺谦和,自然能够得到赞誉。”
嬴政点点头,却没说话。
李斯撇了嬴政的脸色一眼:“但这种事放在四海皆可,唯独帝王家不行。”
“这是为什么。”嬴政追问道。
李斯沉声道:“臣是陛下的臣子,自然要思陛下心中之事,解陛下之忧。而臣所思所见,也不见得全是正确的,有时候为了自身的利益,明知是错误也会盲从。这种时候就需要陛下慧眼辨识真假。
而朝中文武大臣也同样如此,要不然也不会发生东郡官吏上下皆贪的恶事,如果陛下没有主见,就会被淳于越营造的太平盛世而蒙蔽。不会追查到底,挖出孔门儒家复辟三代的谋逆事件,也会对农家祸乱江湖视为不见。
难道满朝文武就真的对这两件事一无所知吗,非也,而是因为利益相互包庇,欺瞒陛下。
太子是陛下的儿子,但也是国之储君,如果只为了尽孝道,不顾是非善恶一心逢迎陛下,自然会成为陛下的好儿子。
陛下试想,如果太子是一个容易被群臣左右,帝国大事全听臣子所言,对于隐藏在帝国内部的隐患视而不见,误以为天下承平,帝国大政人心向背,那他和皇长子扶苏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