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0章(2 / 2)

大秦妖孽 流浪的十七少 1874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陛下励精图治以郡县制代替三代诸侯制度,就会分本瓦解,不复存在。朝令夕改才是帝国大忌。

所以,太子屡次冒犯君威,虽然称不上是一个好儿子,却是一个好储君。”

嬴政气急而笑:“难道他沉迷于嬉戏,迎驾来迟,也是好储君吗?今日他沉迷于嬉戏,将来难免不沉迷于后宫。夏周商三代,那一代不是亡于女色。”

李斯马上闭嘴,事情点到即止就行,没必要和皇帝争辩:“陛下慧眼独具,自然可分辨出来,这件事关系到小女,臣不敢妄言,还请陛下审阅臣草拟的诏书。”

嬴政讶然失笑:“你呀,就没尉聊的胆量。直言犯君骂君。”

李斯躬身而拜,就是不张嘴。嬴政也拿他没办法,只能低头看他草拟的诏书。

“大秦皇帝为坑儒事昭告天下,朕平定六国,一统天下,改变三代旧制而力行郡县,不是为了皇族一己之私,实则为华夏能一体昌盛而大出天下。

朕有十八子,功臣名将无数,分封诸侯,利于皇室,利于功臣,朕安能不知。

但是,朕也知道,昔日华夏裂土分治,诸侯战乱不休,黔首血流漂杵尸骨如山,民心惶惶不可终日,期盼天下停止干戈老有所养,幼有所依,而朕力行郡县制,就是因为郡县制可以达成天下黔首所愿,朕不行诸侯就是不想以皇族之利罔顾天下之利。

今有孔家子弟孔鲋,朕封其为文通君,让孔门儒家成为天下百家之首,期望他能兴盛新政文明。

孔门高弟,也成为大秦博士,享受万千黔首奉养,朕没负孔门,帝国也没负儒家,熟料孔氏儒生,复辟之心不改,不思时势之变,不思让天下黔首安居乐业,恢复三代,居于万民之上免于罪责,妄图成为帝国新贵,在朝鼓噪诸侯制,在野勾结六国遗族,既不奉公也不守法,祸乱天下。

孔鲋不服新政,擅自弃官逃国,全族迁徙山野,不做帝国之民,罔顾圣人之言,君臣人伦尽丧,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

在朝儒生不思悔过,党附真儒生假方士卢生,议古论今诽谤国政,勾结不识其真面目的百家弟子,阴谋反秦复辟。

这样的孔门,罔顾国家律法,欺君欺国,只为了一己之私,却高谈礼义廉耻,何其卑鄙无耻,正因为如此,朕裁决,不已常刑处置孔门儒犯,而已战场之刑坑杀,族人子弟,皆为帝国苦役,并通缉天下,捉拿参与复辟之六国遗族。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儒家和六国遗族坑脏一起,复辟即为叛国,是平定六国大战之延续,所以,坑杀恶儒让天下承平,申明新政,以正国法,铲除复辟。

朕通告天下阴谋复辟者,朕弃皇族之私利而利于天下,绝不允许以个人私利而罔顾天下大义而行诸侯分封,以雷霆万钧之势,扫平逆党,让尔等身败名裂,为天下黔首唾弃。尔等不服,尽可鼓噪生事,帝国以律法相待。”

这份诏书将孔门儒家弟子生事因由说的明白透彻,却是用的相间俚语,嬴政看的心情舒畅,却又生奇,这可不是李斯行文风格。

“以乡野俚语颁布诏书,这是为何。”

“陛下,帝国行政之文直白,读书人一看便懂,但是乡野村夫,却是云山雾绕不知所云,这封诏书是宣读给天下黔首的,而不是那些舞文弄墨目空一切的读书人。”李斯笑道:‘所以,臣尽量写的浅白易懂,结果却有些不伦不类,还请陛下斧正。”

嬴政大笑:“就是如此,不必修改,就这样行文天下。”让小蛮子取过皇帝印熙,饱蘸朱砂,狠狠的在上面一印:“传旨天下郡县,城门口均张贴一份,朕倒要看看,是帝国新政得民心,还是三代旧制得民心。”

“臣遵旨。”李斯躬身道。

第0169章 壮哉周冠夫

李斯躬身告退,嬴政看着他的背影,直到走出宫门消失不见,这才收回深邃的目光,却又露出沉思之色。

好儿子和好储君的区别,嬴政不是不清楚,但是,李斯的意图他却猜不透,按照道理来说,李斯是将闾的师傅,将闾只要不是谋反之罪,替他顶罪的就是这位太子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