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会在乎尸体想什么。
“继续!”
传令官抬手示意,又有一队人被押了上来,准备行刑。
虽然名义上有着“投降不杀”的口号,但秦军在实际执行上却终究玩了点花招——毕竟投降者里面有不少人都是颇具煽动力的乱军骨干,真让这些人活下去的话,被派驻过来的秦吏还真不一定斗得过这些老油条。于是在坦然地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并且赐予官职之后,那些跟过来的御使大夫便笑眯眯地开始接受举报,然后便是一批又一批的行刑。
就像皇帝所说的那样,这点小事他们自己处理就好,身为秦吏的他们不需要和这些乱贼讲什么江湖规矩,他们只需要讲法律就够了。
至少他们按照皇帝的意思,并没有追究这些人犯上作乱的罪责,不然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都不可能活下来。
“皇帝真仁慈。”
负责行刑的一种军士们忍不住下意识地在心中念诵着。
当然,他们脑海中皇帝的形象可不是那个身穿帝王衮服的青年——毕竟皇帝就算在军中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见到的。不过除了正常的觐见之外,他们还能从别的途径看到皇帝的英姿。
比如……战场上。
“赞美皇帝。”
军士们对着脑海中那个黑红相间的钢铁巨人发出由衷的赞美,他们无一不觉得那才是真正符合皇帝身份的英姿。
天子嘛,本身就跟一般人不一样,那么顶天立地自然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这些秦卒们却不知道,他们的皇帝此刻的心情却并不怎么好。
“补给不够了?你们在跟我开玩笑?”
帅帐之中,面对着一众军官的楚难只感觉自己的头很痛。
领兵打仗是一件快乐的事,打了胜仗又是一件快乐的事……所以为什么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麻烦出现呢?为什么游戏里打个仗还需要粮草这种事?就不能简简单单的闭上眼一波A过去吗?
“陛下,臣等也不知道为什么……”
有军官站了出来,一脸为难。
“大军的粮草一直都是由秦地供应的,周边郡县也有筹集……已经打下来的郡县倒是筹集到了部分粮草,只是关中的粮草却迟迟未到,一直说还在路上……”
“嗯……”
深吸一口气,楚难还是压下了拔剑的冲动。
甩锅,毋庸置疑的甩锅,辎重跟不上就把锅丢到远在咸阳的赵高身上……这些人难道不知道赵高和李斯那套班子是他定下来的?这也能甩锅的?
不过就像他为什么要压住火气一样,再怎么生气也没办法,人终究还是要吃饭的,更何况还是三万来个青壮汉子,真要是在吃上断了,那这些人估计马上就要发疯。
“我……哎?”
像是想起了什么,楚难下意识地摩挲了一下右手上的储物戒指。
“算了,吃的事我来吧,不一定有多好……先凑活着吃行吧?先把补给等来。”
“遵命。”
一众军官纷纷点头。
没有人会去好奇皇帝会从哪里弄粮食,就算好奇也不会傻到直接问出来——皇帝既然不说,那肯定是就不能摆在台面上的事情,知道太多不一定是好事,这点嗅觉他们还是有的。
反正只需要赞美皇帝的英明就完事了,就像他们的前辈曾经对始皇帝做过的那样。
谁不喜欢被吹捧呢,更何况皇帝的作为也确实值得吹一下。
没有败绩这件事水分很大,但确实是没有败绩,御驾亲征打到旧赵的邯郸城,更是始皇帝都没有做出过的壮举——现在胡亥作为皇帝的身影在军官们的心中已经渐渐比始皇帝都高大起来,并且没有任何人觉得这种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毕竟胡亥皇帝在战场上的时候真的很高大,那个钢铁巨人的个头实在太大了。
“所以没什么事就散会吧。”
虽然感觉军官们看着自己的眼神有些奇怪,但楚难还是没有追究这些小事,而是选择了让这些军官们暂时离开。
毕竟接下来的一些事情可不是能让这些外人看到的。
“绝了……”
叹了口气,楚难在空无一人的帅帐中取出了他身上唯一一件的传说级道具。
“还真是什么垃圾都能有用处。”
第三百二十九章 东出函谷关(三)
当一个秘密出现的时候,它就不会再是什么秘密了。
即使军官们已经极力掩饰,但军中缺粮的事实还是很快便传到了那些兵卒们的耳中——事实上就算没人说他们也察觉得到。菽饭的分量越来越少了,分下来的酱也越来越稀了,这次出关的都是老行伍,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这是什么征兆。
补给跟不上了,大军的粮食越来越少了。
不过想想也是,毕竟他们打得实在是太快了点——哪怕曾经参与过征服六国的军中老卒都没有打过这么多的顺风仗,一路上除了投降还是投降,他们甚至都没什么机会去上阵厮杀。虽然没办法斩获首级提升功勋让他们有点遗憾,但是比起战死沙场来说又是强了不少。
所以打得太快了,产生一点负面影响也是很正常的。
“只要我们冲得足够快,辎重队就追不上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