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靠在休伯利安的船港,刚刚从极光号走下,李易就受到了来自休伯利安号舰长的接待。
“我是基金会C4级外勤特工星泠,隶属于圣歌,二代人员,如果不介意的话,就由我来带您参观休伯利安号吧。”
圣歌的级别与夜幕相同,只是不同于夜幕,圣歌专门负责后勤。在基金会发展的前期,圣歌为基金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只是等到基金会完成对地球的控制后,圣歌存在的意义便逐渐减弱。
最终,李易亲自下令,让圣歌负责星际防线的建设。在那之后,圣歌的大部分成员就彻底撤离地球,转移到了休伯利安号上。
如果澳洲地下基地和天琼号是夜幕的老底,那么可以说,休伯利安号已经成为了圣歌的基地。
除此之外,这里还汇聚了大部分在前期制造的女性克隆士兵。考虑到星际建设的需求,其中不少的克隆士兵被解放了人格,并接受了相应的训练。
星泠,应该就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一员。只可惜……是二代人员。
所谓二代人员,指的就是在解放人格之前就已经接受过身体强化的克隆士兵。而和二代相反的,就是提前解放人格后进行能力开发的。
提前经历了能力激发后,这些二代士兵即使再优秀,最终也只能局限于这种批量式的能力。
通常,二代人员的名字由两个字组成。像央和逝这样的一代士兵更加稀少,一本新华字典已经够用。
“麻烦了。”李易微微点头,同意了星泠的邀请。
“好的,指挥官阁下,那么请和我来,我带您去参观一下工业园区。”
面对基金会的最高指挥官,星泠最初收到指令的时候内心的确有些紧张,但在面对李易的时候,却出乎意料地平静下来。
当然,别想太多,这不是什么爱情的感觉。纯粹是李易感到身旁这个人格年龄还算幼小的星泠有些紧张,暗中截断了部分的神经感知。
说的直白点,李易就像个低功率的心灵控制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星泠。
而在李易的刻意影响下,星泠的表现也就变得自然起来。
工业园区主要分为三个区块,原矿精炼区、化工合成区和最终的成品制造区。
原矿精炼区直连矿采舰港口,在完成对采集资源的分类后,有价值的将会被送入相应的精炼机器,随后储藏起来。矿渣进行再加工,确保价值最大化。
其中,大部分矿渣将会进入化工合成区,作为化工原料以做补充。除此之外,休伯利安上的农业在保证食用供应后也会用于提炼有机物等化工原料。
而最后,精加工的原材料会被用于各类需要的产品生产。
当然,小行星带的资源多少有些单一,并不能满足休伯利安的运转。每隔一个月,休伯利安号会向地球进行补给申请,随后通过太空桥进行补给。
“可控核聚变装置安装到休伯利安后,我们几乎和现实世界真正隔绝了。”望着为整个休伯利安提供能源的核聚变装置,星泠有些感叹。
克隆士兵也是人,更别说是解放了自我人格之后。在小行星带,通讯严重受阻,接受来自基金会地球本部的命令都需要经过中转基站。
而虚拟世界的计算力过于庞大,基金会也不会将资源浪费在这里。在娱乐上,休伯利安可能连地球都不如。
“也许,基金会的确有些忽视克隆士兵的感受。”
表面上并没有任何异样,但李易的的确确开始思考这点。从最初开始,克隆士兵就表现出自然人无法企及的工作效率与忠诚,甚至让李易忘了克隆士兵实际上也是由人类的模板与基因制造。
对于克隆士兵的内心,李易还真没怎么关注过,甚至如果不是这次星泠的话,李易都不会意识到这点。
被人为影响了心灵,星泠才会在这么轻易地说出内心感受。如果放在平常状态,在面对李易时,星泠恐怕恨不得自己没解放人格。
“也许,是应该处理一下这个问题。”
李易并不是什么无情的人,相反,他感情充沛地像个颜料桶。只是在大多数时候,他不得不将个人情感压下,用更加理性的角度去行事。
况且,这的确是个很大的问题。心理压力一旦过大,各种意外发生的可能也会提高。休伯利安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李易不得不重视这点。
当然,建立一个虚拟世界是 不可能的。虚拟世界需要将主世界的各类物理性质全部进行模拟,即使建立一个小型的,也足以占据休伯利安量子计算机的不少额度。
“要不,直接在小行星带建立个永久的综合基地?”
第147章.第一世界的探秘
李易的想法并不是单纯为了克隆士兵着想,而是综合现有的情况做出的。实际上,这个选择并不会影响基金会原有的计划或者占用不必要的资源。
小行星带在科幻电影中经常出现,但总是以一种非常密集的状态出现,甚至飞船是不是会撞上一些较小的天体碎片。
但实际上,整个小行星带的总质量仅仅是月球质量的4%,平均距离与地月距离相当。其中,真正算大的小行星并不多,至少,能充当巨型阳离子炮台台基的小行星数量不会超过三千颗。
毕竟在计划中,地对空阳离子炮的炮组阵地将会达到数公里,如果用较为直观的描述,那就是阳离子炮平均口径将会达到四百米。
在进入三级文明后,战争母舰上原先3800mm的电磁主炮威力已经明显跟不上时代,虽然在单点上依然强而有力,但对体型庞大的战舰而言,贯穿伤的影响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举个例子,天琼号对曙光号进行了一轮齐射,即使六颗电磁主炮炮弹全部击穿主装甲,只要可控核聚变核心没有被破坏,那么就算舰桥被击毁,零也能操控着战舰继续作战。
区区几十米的伤口,对于舰身长达1.6公里的曙光号而言,虽有损伤,但暂时并不会有多少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愈是高级文明,一场战争的持续时间愈发漫长的原因之一。想要击毁一艘敌舰,需要同等级的战舰进行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主炮攻击……光是主炮充能冷却都会耗费不少时间。
所以,属于大炮巨舰的时代应该再次降临。
再说了,本土防御本身就具有优势,将这点发挥到极致,又有什么不好的?
原本,基金会打算将小行星带防御控制中心建立在谷神星等直径足够的矮行星上,不过经过休伯利安的参观审阅后,李易又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为什么不直接人为改造谷神星,利用行星发动机强行停止自转,随后按照战争堡垒的规格选择合适的地质环境搭建战争建筑?
以一颗矮行星的资源作为支撑,谷神星之上的阳离子炮阵群可以肆无忌惮地开火。想到地外文明的入侵舰队进入小行星带防线射程范围后,数百门口径足以放下尼米兹级航母的阳离子炮一齐开火的局面,李易的内心甚至有些热血沸腾。
新的小行星带改造计划将会对至少三颗与谷神星大小相近,十颗体型稍小的小行星展开,所耗费的资源足以榨干三分之一的地球,其中需要突破的科技难点也将近数百个,以基金会现今的能力大概需要耗时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