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1 / 2)

🎁美女直播

吕雉的手里裁剪着要给刘邦穿的衣服,这么多年了,刘邦为了节俭一些,穿的都是自己的妃子们给他做的衣服。

关于不类己的问题,刘邦提前忘了和吕雉通气了。

不过夫妻二十年了,刘邦的一举一动,甚至说什么话,是什么意思,吕雉作为他的夫人,早就摸得透透的了。

稍微想了一下,吕雉就明白了。

手上不停,吕雉嘴里随口说道:“你爹的意思就是让你别去和他学,你要么温文尔雅,要么知书达理,总之别像你爹就行。做皇帝,你必须要刻薄寡恩,不能感情用事,永远都要对事不对人。但是你成为皇帝之前,大臣们早就受了前任皇帝刻薄寡恩的苦头,你就得和皇帝表现的不是同一个脾气。这样大臣们心中有个安慰,会觉得如果太子继位的话就会好过一些,这样他们也会拥护你。这就是做太子的不类己。

当你做了皇帝之后,你也得有自己的路数,不能和你爹一样。你爹的路数,大臣们摸得差不多了,如果你再和他一样,那么你在大臣的心中还有什么威望可言?所以你就得表现的不同一些,先让大臣们摸不清套路,然后树立起威望。这样,就算到后来,大臣们摸清了你的路子,你也已经有了皇帝的威严了。这就是做皇帝的不类己。”

吕雉这么一说,刘盈立刻就明白了。

下面读书的皇子皇女们也都明白了。

刘邦对继承人的教育,就是这样。他自己故弄玄虚让刘盈自己想,想不明白了就去找吕雉,让吕雉掰开了,揉碎了,一点一点的给刘盈讲。

有这样一个思考的过程,又有这样的一个讲解的过程,这会让刘盈的记忆变得深刻许多。

刘盈的性子,刘邦并不担心,这孩子看着他父亲一点一点的成为主宰天下的帝王,每天都在学着刘邦的样子,一点一点的也变得成熟稳重,喜怒不形于色。

就是有一点,从刘盈出生之后,他就没怎么吃过苦,周围一片阿谀之声,他也不太清楚人心的复杂。刘邦自己都毫不忌讳,他直白的告诉吕雉和刘盈,自己迟早会死,刘盈也迟早会成为帝王。所以刘盈必须补上他所欠缺的这最后一课。

PS:唔,看到有人说捕食游星,那个是匈人啊,汉朝这个是匈奴人啊。

匈人是一支生活在东欧、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古代游牧民族。

嗯,虽然的确是有可能匈人就是匈奴北迁之后的后代,不过这种说法至今也得不到证实,但是匈人有典型的高加索人特征,而匈奴是典型的黄种人特征,所以在本书的设定里就是匈奴不是游星,而是被逃亡的诸神支持,正好匈奴对神灵的笃信已经达到狂热的地步。

至于游星,emm我觉得如果真的要这么算的话,倒不如说是匈奴被打的北迁之后,无意中唤醒了沉睡的巨神阿蒂拉?毕竟阿蒂拉是公元300年左右的人物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阴绝响

维汉八年冬十月,匈奴寇边。

其实,匈奴之前就想入关,甚至还因此把两位诸侯王策反,得到了众神的支持,匈奴的国力大增不说,也的确是在汉朝内部发展了不少的二五仔。

韩王信就是一个,燕王臧荼也是一个,两人都在支持着匈奴人的神灵面前被心中的敬畏压垮,从此决定反抗汉朝。

诸侯王中,唯独他们是真的想反,更是真的反了,他们想要响应匈奴人一同入侵汉朝。

可惜,就在他们起兵之后,匈奴人放了他们的鸽子……

就在燕王和韩王同时造反之后,本来该响应他们的匈奴人没来。

刘邦带着不到五千人,带着自己的皇帝车驾,来到大军阵前一声高呼,韩王和燕王麾下的数十万大军发现,自己等人所要对面的敌人竟然是给大家伙授田的皇帝。

于是他们两个,连同他们两个手下的将领就都被忠诚于刘邦的士兵们砍下了头颅。

所有士兵全部跪地向刘邦表示了自己的忠诚。

至于该来的匈奴人没来的原因嘛。

匈奴,不过是一个苦哈哈,捡了大秦的便宜。趁着当年大秦撤走了长城军团之后捡了他们的装备,然后才起家而已。

匈奴的情报来自于两位二五仔,被神灵支持的冒顿虽然英明,但是也没料到汉朝和草原的差别。

而诸神们以为自己告诉冒顿一些大方向之后,剩下的小细节他会自己去查。

可谁知笃信萨满的冒顿以为神灵自然是全知全能的,神灵的启示自然也就包含了所有应该注意的地方。

再加上两个二五仔给的情报实在是太详细了,所以小心谨慎的冒顿也只是确认了一些细节都完全与情报相符之后,就全盘按照情报和神灵的启示制定作战计划。

冒顿谨慎的估量,大胆的制定计划,并作出了周密而详尽的安排,只不过这些都没用上罢了。

匈奴人依仗的就是胯下的神异的骏马和信仰诸神获得的神异力量,可惜,一进入被华夏王朝认定的国土范围内,所有战马全部失去了在草原上的那种驾驭风雷的神异,匈奴人自己也不例外。

为了跨越长城,骑着马一路从草原上飞来的匈奴人当场就摔死了七八千人。

匈奴人怎么气势汹汹的来,怎么吓得屁滚尿流的滚了回去。

等到他们打听出来原来是当年禹王铸鼎镇压九州之后,韩王和燕王都死的魂都没了。

现在,趁着边境天气严寒,匈奴人连忙偷偷的就重新闯入了汉朝境内。这一次,他们终于学会了老老实实的骑着马在地上走来到了汉朝。

匈奴的异动早就被汉朝监视着,匈奴人刚刚调兵,刘邦就已经得知了匈奴大概的兵力。

“匈奴入寇,我……朕要御驾亲征。”刘邦有些不太适应的改了口,毕竟朕这个字眼,除了在正式的朝堂之外,刘邦是从来不用的。

刘邦觉得,匈奴人四十万骑兵,除了自己亲自领兵,刘邦谁都不放心,不是刘邦吹牛,项羽死后,韩信被贬为淮阴侯,没了这两个人,刘邦就是天下领兵最强的将领。更何况如果自己御驾亲征,那么就需要太子刘盈监国,这样让孩子历练历练也算是好事。

皇帝御驾亲征,这倒也不是不行,正好根据韩国劲弩改装出来的大黄弩可以列装军队。而且自从刘邦突然想到大豆可以榨油之后,冬天取暖的油料制取就变得方便了起来。

榨油剩下的豆饼也可以喂给马匹,是马匹上好的饲料,大大降低了后勤难度。

后勤准备充足的情况下,御驾亲征提振士气……嗯,让皇帝直接擒贼擒王也算是节省战争资源了。

“陛下,据可靠情报,诸神大多不惜神力支持匈奴,还望陛下小心为上。”就连最稳重的萧何也只是说了这么一句劝诫。

劝阻什么的,不存在的。

四年的时间,足够刘邦消化掉自己吞噬的灵力,更进一步了。

现在如果有人能在交战中伤到刘邦一丝寒毛,群臣都愿意称他为天下第二强者。

散了朝,群臣三三两两的离去,刘邦并不觉得自己禁止大臣们就会停止结党,所以他对此事也是眼不见心不烦。

唯独孤零零的淮阴侯韩信有些失魂落魄,又要打仗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