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啊!”她无奈。
这就是韩国电影,最残酷的地方。
故事一波三折,兜兜转转,反转,然后黑化。
将人性赤裸裸的剖开,展现在世人面前。
不能说不好好…但总给人一种太现实的感觉。
…
望月不敢接下去看了。
因为实在是太过于苦闷。
森茗雪笑了笑,却是将一旁的小碗收起,走入厨房当中,清洗了起来。
过了一下,就听到屋内的望月问道。
“哎,你要拍吗?这部电影。”
森茗雪拧了拧水龙头,有些迷茫。
“不知道呐…”
老实说,她对《寄生虫》这部作品的感官,着实有些微妙。
她承认这的确是一部很伟大的作品,但如若真的要以她的想法,她的意向去界定,她其实并不太喜欢。
不喜欢这个故事,不喜欢故事所展现出来的那些氛围,不喜欢这个故事想要表达和呈现出来的精神内核,还有…她不喜欢韩国人。
啊呸,对不起,她种族歧视了。
但这种东西吧,本就是很主观的一种看法。
日本也有穷人,国内也有。
但同样是呈现社会底层,反映社会现象的电影。
她就更喜欢《小偷家族》一些,因为她更喜欢是枝裕和,更喜欢是枝导演镜头底下,那虽然贫穷,但心底却向往善的,属于人性特有的光辉。
因为她相信,人性本善。
而不似《寄生虫》里边那般,为了强调故事所呈现出来的精神内核,意图直白的像政治课本,煽情且夸张的情节反转,但细细想去,就会发现,其实故事的剧情里,到处充斥着大量的逻辑缺失。
原历史中,《寄生虫》虽在2019年拿下戛纳,2020年时,斩获奥斯卡。
但《寄生虫》的胜利,完全是题材上的胜利。
不谈技术层面,这部影片其实和国内早年那些,一直被观众所诟病的伤痕文学作品有些类似。
它拍出了美国,欧美那边最想看的东西,首先在立场上就已经保证了绝对的题材正确性,在如此强烈的感观引导下,反倒将韩国电影一些弊端暴露了出来,题材同质化,为了强调矛盾和制造矛盾,甚至故事里还有很多指黑为白的剧情,感觉实在有些不太真实。
直白点说。
这部作品,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形象都太过于脸谱化了。
富人什么都没做,但他们就是“恶”。
而穷人呢?坏事做尽,但故事大多数的镜头还是给到了他们身上。
严格来讲,这是一部邪恶最终战胜正义的作品!
这也是为什么森茗雪欣赏不来的原因。
因为她始终坚信,人性本善。
…
等把碗洗好,回到客厅的时候。
望月又开始忍不住,自个儿把电脑里的《寄生虫》剧本翻开,匆匆翻看着。
她不敢看得太仔细,因为这个故事真的太…怎么说呢,太残酷了。
“韩国电影最近也很厉害啊。”她眯着眼睛,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是啊。”森茗雪盘着腿坐下,跟着又笑笑:“釜山的影展,最近也弄得有声有色的。”
她又瞄了两眼剧本,最终实在还是忍不住这故事里边那浓浓的荒诞氛围。
“太可pia了,不看了不看了。”
穷人嘛,日本也有,阶级固化嘛,日本也存在。
但日本的韭菜绝对是全世界最尽职的韭菜,他们对工作,对于职业的态度,没有接触过的国外人,实在很难理解他们的偏执。
而且从影视作品里就可以看出。
日本所信奉的东西,最终还是人性当中最柔软的那些。
温柔,善良,救赎与宽恕。
韩国就不行了,复仇永远是那边的主旋律,所以所呈现出来的黑深残的东西,往往会让观看者觉得很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