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元青说的一次性发出去,他稍微想了一下,也不是不行。
虽然很少有这个先例,而且基本都是第一次写网文的愣头青这样做,但...
考虑到读《第七个读者》时的体验,如果下一本叫《画像》的书依旧是这样,那么一次性发出来,阅读体验能提升好几个档次。
而且元青既然有把握先发给自己看,那么多少对下一本书有点自信。
到时候自己先看一遍,觉得不错的话...
或许可以安排一个推荐位。
他想了一下,敲下一行字。
木东:那下一本书你要上架吗?
元青:要的,所以才来找编辑商量可不可行。
木东:可以,发书那天告诉我。
元青:好的,谢谢编辑。
罗文栋并没有把如果对方下一本书质量没下降,自己可以再给一个推荐位的事告诉元青,他打算到时候看看成品再说。
虽然推理小说是最贫瘠的一个分类,但推荐位依旧很紧凑。
在没有看到成品之前,罗文栋绝不会轻易许诺给哪位作者推荐位。
哪怕是他本人很喜欢的也不行。
“真想快点看到元青的下一本书啊...”
罗文栋语气里满含期待的说到。
而新书区的编辑这会也有点苦恼。
自从《第七个读者》完结短短几个小时后,不少老作者便开了新书。
至于新书的内容...
看上去大部分都很有既视感...
不难看出他们其实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第七个读者》完结这天了。
“我说,能不能写的隐晦点啊,生怕别人看不出来你在模仿《第七个读者》吗?”
有些生气的再次拒绝了一本之后,他无力的看着后台。
这应该只是个开始,会有越来越多的作者跟风的。
“你们倒是拿出点自己的创意来啊!”
“别人给你们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你们别只会跟着前人的脚步一板一眼的走啊!”
他有些恨铁不成钢。
实在是推理小说持续这种现象很久了。
大家似乎都失去了研究新东西的想法,一股脑的把心思都用在了怎么把现在的那一套写的更精细上。
现在出了一个新的流派,这群人居然大部分的想法不是怎么写出自己的样子,而是更精准的去模仿。
但这只是开始,现在这群人更多是急功近利。
正在精细的打磨的人还没有急着投稿签约。
忙里偷闲时他去后台瞅了一眼,嚯,《第七个读者》已经接近四十万收藏了。
这数据连他一个编辑都感到吃惊。
推理小说分类里这个数量收藏的书不是没有,也不是很罕见,但大多都出在老作者身上,而且大多都是老书了。
最近几年这个成绩确实没怎么出过。
推理小说本来就贫瘠,还在连年走下坡路。
连编辑数量都是最少的。
现在徒然出现一个打破常规的存在,编辑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欣慰。
“也许四十万不是他的最终结果。”
莫名的,他的心里出现了这样一个想法。
而论坛里也出现了不少关于《第七个读者》的解析和书评。
【我不懂为什么有人觉得这本书不是一本推理小说,它明明非常专业,不管是刑侦上的术语还是勘验的过程,都并不外行,主人公虽然是个大学生,但他的作用也仅仅是协助破案,并不是有些人口中的全靠一个大学生解决了案件。】
【我原本并不是一个推理小说的读者,会看这本书也是有人安利,但不得不说,这本书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出乎意料的好看,如果推理小说都是这样,那我肯定会成为一位推理小说迷的。】
【...我看完这本书其实脑子里想的更多的不是案件,而是二舍,是周军,是王建,是祝老四,是方木,也是...陈希。
作者真是绝了,我看完一本推理小说,记住的更多的,居然是这些鲜活的人物,直到现在,我想起这本书心里也会涌现出一种名为遗憾的情绪,这是以前任何一本推理小说都不能带给我的感受。】
(书上了推荐,所以...我也要开始py了!
《人在二次元,月入十亿是神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