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自以为的真相,往往会有另外一层的反转。
雪之下雪乃在此刻终于明白,他为什么一直都会跟自己强调,他帮了一个人,但那个人没有回报他。
他出自好心,却只是收获到误会和冷淡。
“是。。”雪乃把头埋得很低很低。
“他一直都在照顾我。”
阳乃惊慌地抱住雪乃,急声道:“怎么了?怎么又哭了?”
“没有。。”雪乃扬起嘴角,一抹凄美的笑容落在阳乃眼底。
“我只是想清楚了一些事。”
“呐,姐姐,原来错的一直都是我。”
。。。。。。。。。。。。。。。。。。。。。。。。。。。。。。。。。。。。。。。。。。。。。。。。。。。
。。。。。。。。。。。。。。。。。。。。。。。。。。。。。。。。。。。。。。。。。。。。。。。。。。。
第四百六十五章:恨!
由于一直都深陷在自我的执念中,所以雪之下雪乃从始至终都没有去怀疑自己的判断。
任何事一旦先入为主地带有情绪去看待或者判断的话,饶是圣人也无法做到客观理智与公正。
因为他跟自己的姐姐关系很好,也很暧昧。
所以就先入为主地认为他对自己的照顾不过是受姐姐的委托,并非发自他的本心。
因为始终无法绕过去这个点,所以雪之下擅自将神崎裕给予她的所有照顾与所有好感,都强行用一个“不过是受人委托”的借口进行解释。
而当时的她也极其需要这个借口。
因为她正处于整个青春期最为彷徨,也最为脆弱的阶段。
他突然的升学离开、周围人的愈发强烈的冷漠与鄙夷、以及对姐姐的不满,各种情绪都融合在一起。
雪乃为了自我逃避地寻找一个解释,就必须要借助这个借口。
与其说是因为这个借口才制造对他的恨。
倒不如说是源于对他的恨,她才主动制造这个让自己相信的借口。
倘若无法很好地坦然地去接受这一切,那就只能捏造一个令自己痛恨的基于想象中的真相来逃避。
不能接受,就只能逃避。
这也是常说的爱的背面,便是恨。
因为无法满足自己所期待的爱,又无法坦然地去接受,她就免不得陷入自我制造出的恨意中。
旋即在数年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深化、加固这个概念,直到成为坚不可摧的执念。
直到她真正释然。
或是直到真相终于浮现。
雪之下雪乃很不幸运,因为真相在她还没有释然之时,就已经呈现在她眼前。
她的理解都是错的,她是误解了他。
但她同时也是幸运的。
因为当真正释然那一刻,也意味着遗忘,她与他所有的羁绊都会真正地成为过去。
她还没有释然。
她还有机会去弥补,去重新弥补这一段被自己误会的关系。
她还有机会去寻求他的原谅。
只是在这短时间内,因为自我判断的失误、自我逃避的痛苦将叠加成为双重的痛苦。
这双重的痛苦把她重新好不容易营造出来的,暂时性的安稳给彻底打破。
她将再次退回到原点,甚至于比小学时代、中学时代更痛苦。
因为这是真切地来自自我的痛苦。
没有任何人施加给她,也没有任何外物在刻意针对她。
一切都是她自己犯下的错,一切的错都需要她自己去补偿。
恰巧还是在这个时刻。
这个他正躺在冰冷的手术室,面临生死的时刻。
她很有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求得他的原谅,终其一生都要背负着这个痛楚一直一直煎熬地活着。
她无助至极,也后悔至极。
自己应该再坦诚一些的,再勇敢一点去向他坦白自己的内心。
在这次的意外发生之前,自己有无数的机会去求得他的原谅,去弥补这一段被自己误解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