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听刘恒讲完,却摇头说:“陛下此言差矣,正如背水战法,在外行人看来是险之又险,但却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构思出的打法。
寻常之人不得要领,自然只能亡命一搏,但在名将手中对战局的把控,却能做到稳若泰山。
这并不是放手一搏,而是抓住机会主动出击。
此战,汉军必胜!”
周亚夫和霍去病也拱手作揖道:“此战,汉军必胜!”
......
这几天状态实在不太好,再加上写的都是过渡章节,即便是照着大纲,也是半天敲不出俩字来。
稍微调整下,把这两章过度写完,进入正戏。
第七章:匈奴左贤王
年初,汉王朝为了剿灭吴楚叛乱,任命周亚夫为大将军,先从边塞长城的守卫军中抽调大军二十万,并调集沿途各郡的军队,朝吴楚之地进发。
同时为了抵御匈奴蛮族潜在的威胁,特派镇东将军刘备,征西将军曹操镇守边塞长城,并由刘彻负责统筹。
在汉王朝女人参军的情况不多,但也不是没有。
毕竟这个王朝是连女人都可以封侯的时代。
如韩妃的老师许负,便是刘邦亲封的鸣雌侯。
更不用说上一位王朝的统治者,也是女人。
至于刘彻作为昔日汉军团的副军团长,又是刘姓宗室,当今天下的亲孙女,更是跟随卫青在万界战场斩杀屠耶王,这般资历作为统筹挂名,只能说完全可以胜任。
时至今日,朝廷之上的主和派已经快要销声匿迹,存在的只有主战派和非战派。区别在于打与不打,至于委曲求全的则再也看不到。
不过此次吴楚叛乱,大家的目光还是集中在平叛上面,至于边塞长城那边嘛...只要能挡住匈奴蛮族的入侵,给周亚夫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别的到都可以忽略不计。
一月大军开拔,曹操、刘备等人早早的乘坐战船抵达边塞长城,二月份刘彻也抵达边塞长城,并且在边塞地区征调了一批民兵作为后备军。
四月份开始,周亚夫带领集合完毕的地方军队,以及从长城守卫军抽调出的二十万大军,朝着吴楚之地压了过去。
与此同时万界之上,匈奴蛮族活动的身影也越加频繁。
谁都知道,匈奴蛮族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
到四月中旬,匈奴蛮族的大军已经毫不掩饰的边塞长城附近活动。
汉王朝这边第一时间派出使节,责问匈奴蛮族,进入汉王朝的守卫边线所谓何意,是否想撕破两族数百年来的和平共处条约,再一次的挑起战争。
......
匈奴蛮族的中军大帐里,负责此次作战的左贤王看着怡然不惧的汉朝使节,他开始陷入常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汉朝的使节居然也这么有骨气了?
记忆中汉朝的使节膝盖骨都是软的,别说摆出一副正义凌然的态势,就连说话时都结结巴巴,声音中听不出半分底气。
看来果然是匈奴圣族这些年休养生息,只顾着处理内忧,忘记了给汉朝施压,才让这群软骨头忘记了当初活在匈奴圣族恐惧中的日子。
不过这样也好,就借此机会,让汉朝重新认识下两族之间的差距。
想到这里,左贤王傲然的看着那位汉朝使节说:“你叫什么名字?”
“徐友刀。”
“徐友刀?以前汉朝的使节来见本王,都是跪着说话的。”
“是,不过那是以前。”
左贤王拿起手里的匕首,随手从正在烤着的羊身上割下一块肉来,肉还没有烤熟血淋淋,站在两丈之外的徐友刀甚至能味道一股腥味。
左贤王把生肉放在嘴里嚼了两口说:“你会说匈奴语,说明以前没少跟我们匈奴打交道,应该很清楚我族人的脾气,就不担心本王一怒之下,宰了你?”
“回大王,怕。”
左贤王笑着问道:“怕还敢这么硬气?”
徐友刀很平静的说:“不硬气也是死,而且还会连累家人。”
“好一个还会连累家人,不如你来投靠我们匈奴,本王保证你的家人不会有任何危险,甚至说你也可以成为匈奴的座上宾,如何?”
左贤王的许诺还是有些份量的,但徐友刀却想都没想就摇头说:“大王的心意,在下很清楚,只是在下不敢。”
“不敢什么?不相信本王能保住你的家人?”
徐友刀很干脆的说:“是。”
“哦?看来你不太了解本王的地位?”
徐友刀如数家珍一般将,自己对眼前这位大王所知的情报,说了一边:“大王乃是匈奴左贤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论地位、论实力、论声望、论资格,仅次于冒顿大单于之下。
并且作为左贤王,您拥有单于之位的继承权,一但冒顿大单于有任何不测,您便是匈奴新一任的大单于。
所以您的面子,即便是我汉朝陛下,也肯定会给。”
“那为什么还怕?”
“您的面子陛下肯定会给,但有一个人决不会给。”
左贤王又割了一块肉问:“说说看,是谁?我到还真有点想知道。”
“长平侯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