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谷梁派则是反对这些,而是非常遵奉世俗王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非常顺应王权统治的思想。
两派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时,就成了儒家分裂的种子。
当初董仲舒就是公羊派的代表,也因此铸造了铁血汉武帝一朝。
后来董仲舒死后,公羊派也开始走了下坡路,至少在朝堂上难以占据主导,最终更为顺应王权统治阶层谷梁派开始大兴,然后公羊派和谷梁派就开始了长达两百年的学术争斗。
每每战乱年代就是公羊派大兴之时,和平年代就是谷梁派为主流之日,可谓是伴随两汉历史起伏的两种思潮。
说白了,这是儒家两个派系为天下思想走向的争斗,同时也是主政方针的争斗,多少有些你死我活的味道在内。
至今,虽然是谷梁派占据了主流,可谷梁派的理念不适合乱世,而现在眼看天下不平了,也就代表着公羊派抬头的机会来。
这也是南宫晓用《公羊传》来抛砖引玉的原因。
而在南宫晓将话题引入‘古今之争’后,蔡邕便更是惊喜了,特别是南宫晓抛出了自己两派都不完全赞同的观点后,蔡邕更是有些惺惺相惜和相见恨晚的味道了。
在南宫晓和蔡邕做学术讨论的时候,一直在客厅旁边一处屏风后面偷听的蔡琰倒是听的如痴如醉,特别是南宫晓见闻学识,让她忍不住频频探头去偷看,而一次两次也就算了,可次数多了也就引起了蔡邕的注意。
特别是南宫晓也在蔡邕看向屏风的时候,也顺势看过去,这让蔡邕那个气啊,可又不能失礼客人,也只得作揖一礼。
“顽劣之子让先生见笑。”
蔡邕称南宫晓为‘先生’这一点,就能看出蔡邕对南宫晓的学识非常佩服。
而南宫晓摇头说道,“客气,既然令千金有意,便就近旁听吧。”
“这...先生大度。”
蔡邕微微一顿,便再次朝南宫晓正身作揖一礼,礼毕才用威严的声音朝躲在屏风后面不知所措的蔡琰喝道。
“昭姬,还不现身拜见文远先生!”
第1084章 误会与直接
蔡琰,字昭姬,一说文姬,又一说是避讳司马昭,后人改‘昭’为‘文’。蔡邕次女,生卒年不详,历史上有名的才女,一身坎坷悲惨可谓是让人闻之动容。
与于南宫晓面前正身行礼之时,还忍不住余光偷看的古灵精怪小家伙对比,两极反差之大,却又更让人感到唏嘘。
而在蔡琰礼毕后,南宫晓右手一翻,上面多了一枚玉佩,“不曾备礼,却是吾之过,今赠随身之物,望昭姬勿嫌。”
“这...”
南宫晓忽然来这么一出,蔡琰和蔡邕都有些愕然,却又脸色古怪起来。
长者见好友子嗣赠礼之举,却算是俗礼,不足为奇,可某人怎么看都只是二九之年,再来这么一套,那怎么看都有些别扭了,甚至都有点儿像是求偶了。
这不,蔡琰的小脸蛋也渐渐红了起来,更是有些不知所措了,只得求助地看向自家父亲。
被蔡琰这么一看,蔡邕反倒是心中一动,虽然不知道这南宫晓详细来历,可单凭这份学识,便注定非池中之物,加之相貌堂堂,言行有仪,不似轻浮之徒,着实配得上自家小女儿。
如是想着的,蔡邕倒是直接,“文远先生可否成家了?”
南宫晓微微一顿,在看蔡家父女的神色,倒是恍然,便笑言道,“莫看我显幼,细算起来,今也快一甲子,比之伯喈先生还痴长几岁。”
“?!”
蔡家父女一惊,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不过父女二人看某人自若神色,知此不是妄言,也忍不住有些尴尬了,毕竟是他们误会了。
蔡邕倒是随即作揖一礼。
“文远兄抬爱。昭姬。”
蔡邕今年五十五,称‘兄’正好适合。
被自家父亲提醒,蔡琰便连忙收起心中莫名的失落,恭敬上前,双手接过玉佩,并很是正式地说道,“长者赐不敢辞,谢先生相赠,琰必视之珍宝也。”
不过说着的,这小家伙还忍不住又一次偷瞄某人的脸,如是在纠结什么一样。
南宫晓也不在意小家伙的举动,而是微微颔首,便看向蔡邕。
蔡邕让女儿亲自为南宫晓奉茶,再替女儿道谢一番后,就又与南宫晓讨论起学术问题。
在一旁奉茶的蔡琰一开始还能听的津津有味,可渐渐的就开始有些听不懂了,特别是天下大势之类的,对她来说还是超纲了,基本上连听的一知半解程度都没有。
没办法,她的年龄摆在那里,阅历学识虽然比之同龄人高了不知道多少,却也远远不够。
甚至到了最后,她已经走神了,还忍不住从摸了摸衣袖暗袋里装着的玉佩,那种触碰之后就让人心静气舒如沐春风的感觉,让她很是喜爱,又略显遗憾。
至于遗憾什么,那不言而喻了。
毕竟,她正是怀春少女年龄,总归有一些这方面的念想。
不过此刻她也算明白了,这块只雕纹了一条鲤鱼和一些云纹的玉佩,除了质地应该很珍稀之外,那凝神安心的功效,简直就是神迹。
换言之,这根本就不是凡品。
而这种东西,真的能当成普通玉佩收下吗?
她忽然有些不知所措了。
不过就在此时,她却听到自家父亲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
“文远先生慎言,黄巾乃反贼——”
“确实是反贼,然而他们是怎么成为反贼的?”南宫晓倒是淡然地反问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