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般来说,出于展示实力的目的,交战国也会愿意接受这些武官观战。
毕竟强不强不嫩光靠自己吹,还得让别人看到。
否则的话你说呢杀人不眨眼,别人问你眼睛干不干。
这话就没法继续聊下去了。
至于调停冲突与解决矛盾之类的事情,则没有一个国家或者够分量的领导人跳出来愿意进行调停。
不仅没有人愿意跳出来调停,他们甚至还准备好了爆米花,薯条花生,香槟。
反正康联与条顿之间的冲突,不管是牛打死马,还是马打死牛,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至于战火中的布良斯克?
愿天父庇佑他们。
当然也不是所有国家都在作壁上观。
同为第三国际阵营的康工联与北撒丁康米都表示,老哥你行不行?不行我们就上国际纵队。
但是这个提议却被维克托所拒绝了,毕竟不能起手就把所有的兵力扔进去,手里怎么也要留一点总预备队。
毕竟第三国际的敌人并不是只有一个条顿,其他签订了《反康米国际协定》的国家都有可能会想要落井下石。
只是目前从条顿没有宣布进行总动员,并且没有往康联边境调兵这两点来看。
条顿也没有扩大战争的想法,与康联同样准备将战火控制在布良斯克境内。
当然这种默契仅仅是因为现在双方都不知道对方手里有多少牌,战斗力到底如何的份上。
如果康联的战斗力像是大战中的卢西亚帝国一样拉胯的话,条顿统帅部是不会介意扩大战争,将下次发动战争时需要推进的距离缩短几百公里的。
当然在作壁上观的人群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向条顿提交了派出观战武官的申请。
弗朗什向康联提交了派出观战武官的申请,并且得到了批准。
而弗朗什向康联派出的是一名非常年轻,仅有十九岁的上尉军官。
虽然年轻,这名上尉却在十二岁的时候便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里昂高等师范学校。
随后这个年轻人就如同许多弗朗什人一样,为大战的战败感到痛苦。
为布兰登尼亚的出卖,以及那份耻辱的停战协议而感到耻辱。
这份耻辱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平息,相反这种耻辱逐渐燃烧成了愤怒。
于是在从里昂高等师范学校毕业之后,这个年轻人并没有继续在学术上专研,而是进入到了由大帝所创立的圣西尔军事专业学院中深造。
很快他便成为了弗朗什军队中的明日之星。
如今刚刚开始正式服役没多久的他便被夏尔钦(♂)点成为去康联的观战武官。
在出发前夏尔亲自面见了这个看起来年轻的有些过分的上尉军官,并与他谈了一个小时。
在总司令夏尔的办公室里,自从就任弗朗什总司令之后就面色阴郁的夏尔亲自给这个上尉倒了一杯红茶之后对他说道。
“让,你知道为什么弗朗什十五万陆军中,我会单单挑选并且批准你前往康联观战吗?”
看起来还像是一个大孩子的让上尉,正襟危坐地坐在一旁的椅子上,身子像是旗杆一样绷的笔直。
“报告,长官,不知道。”
“因为你的这份论文。”
总司令夏尔站起来走到自己的办公桌旁,拿起了一份文件,放到了让身旁的小圆桌上后,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让几乎是立刻就认出了那份论文,那是自己在军校的毕业论文:《论飞艇出现后新时代的进攻方式》。
让在这份毕业论文中,引用了一部分康联正在推进的《天空之城计划》,以及条顿在北撒丁的惨败。
让认为在未来的战争中,天空将是一个比海洋更加重要的空间。
陆军可以从天空中绕开敌军布防的防线,对敌军后方进行渗透破坏直接打击那些重要的高价值目标。
同时从空中进攻时的杀戮效率也会高过炮兵。
在上次大战中,用炮兵反制炮兵的效果基本上就是在拼概率碰运气。
而在北撒丁的战斗中,一艘飞艇就能够轻易粉碎一个条顿山地师的抵抗,甚至让那只部队士气崩溃在战后被耻辱地撤销编制。
所以即便弗朗什被禁止研究飞艇,弗朗什为了“国防安全”也应该想办法绕开条约的限制,去研究更加高效的飞行器。
对地方防线后方的重要城市,与工厂进行战略轰炸来破坏并摧毁他们的战争潜力。
同时弗朗什应该和康联一样,建立起一支空降军。
由这种专业部队,来执行敌后破坏与突袭任务。
为主力部队的推进打开道路。
“你的这份论文很有进取心,在上次大战之后,很多人甚至是一些年轻军官都认为,胜利就应该依靠战壕,如果不是布兰登尼亚的背叛,我们能够搞塞纳河防线来获得胜利。”
夏尔摇了摇头。
“他们没有看到,在东线康联正是靠着一次攻势,才迫使条顿与他们签订了停战协议,他们只记得之前那次引发了兵变的大规模攻势。”
“所以我需要你,让,去东方,去看看康联究竟是怎么组织进攻,他们究竟是如何协调部队才能够在正面作战中击穿条顿人的防线,他们使用了什么战术,他们都有什么装备,我们需要知道这一切,才能够让弗朗什打赢下一次战争。”
夏尔阴郁的面孔中那双如同探照灯一般炯炯有神的双眼看着眼前的上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