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时候,打赢了还需要割地赔款。
而不能及时地结束战争,那就有可能会输掉自己手上所有的筹码。
所以在开战前,康联内部包括第三国际都对这次战争要打成什么样子达成了共识。
那就是能解放东布良斯克那些被压迫的人民就算赢。
至于继续往西推进,覆灭条顿帝国甚至是将红旗插遍整个旧大陆这件事。
虽然看起来很有诱惑力,但是在北亚美利加革命功败垂成,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之后。
这种速胜的想法就成为了被批判的对象,尤其是之前放养的赛里斯康米差点被清洗掉之后。
第三国际就更是清楚了饭要一口口吃这个道理。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维克托能够在盖尔特雷山脉顶住条顿人的攻势。
与维克托做出了要在这里进行一场会战的判断一样,条顿统帅部也在这次遭遇战之后嗅到了战机。
对于条顿来说,这场战争中只要能够歼灭康联的主力,那么战争基本上就已经赢了一半。
虽然现在布良斯克东部插满了红旗,整个帝国一副即将解体的样子。
但是现在那些闹腾着要独立的地区,当年可不是自愿加入布良斯克帝国的。
今天他们能够将红旗插起来,宣布独立。
明天条顿大军一到,就能够将红旗再摘下来,让他们滚回窝棚里。
不过虽然布良斯克帝国已经无法维持,解体几乎是必然的命运。
但是解体之后分裂出的国家,站在哪一边这件事情还会很重要的。
于是条顿总参谋部也做出了让部队集结然后向布达佩斯进军的判断,由于现在已经有一个师被击溃。
其余两个师还在于康联的先锋交战中。
所以在部队集结的同时,统帅部下令让皇帝级飞艇立刻前往战场,帮助那两个师突破康联的防线。
由于维克托开始执掌焰军之后,便禁止媒体对高级军官进行报道。
维克托本人也除了在做战忽与战恐工作时,会登上报纸之外。
其余时候都表现的像是没有这个人存在一般。
所以条顿统帅部并不知道这次维克托居然会亲自抵达前线进行指挥,否则他们不会在战役开始前又让六个在波西米亚的师,直接前往摩拉维亚方向而不是与主力部队汇合。
在分出了六个师之后,条顿统帅部准备投入这场战役的人数是21万人拥有四百余台机甲,九百余门火炮,以及一艘皇帝级飞艇作为支援。
而作为防守方的维克托,虽然只拥有不到十三万人的部队,并且没有机甲部队支援,在飞艇上也不占据优势。
但是在炮兵配置上却完全压过了条顿人的火力,虽然说目前为止维克托分兵分出去了一半人,但是现在维克托手中依旧保有一千三百余门火炮。
并且绝大多数都是威力惊人的152毫米榴弹炮,仅有极少数的76毫米山炮作为火力补充。
不过现在双方依旧还在前哨站的阶段,主力部队依旧在进行集结。
只是在集结中由于焰军与当地的←翼武装已经控制住了铁路线,所以维克托的焰军能够通过铁路快速向巴尼奥移动,并且在当地康米的帮助下将当地居民向布达佩斯撤离。
每一车焰军士兵抵达巴尼奥,卸下自己的武器装备之后。
便会有当地的康米组织,协调当地人再搭乘同一班火车撤离到布达佩斯。
而条顿人则要再次面对游击队所带来的的麻烦。
由于这次会战是为了给援军抵达争取时间,所以维克托向那些已经渗透到哈布斯堡的空降军下达了指令。
不惜一切代价,破坏铁路线,迟滞条顿军队的集结速度。
此时的条顿人已经发现了这些游击队,喜欢袭击铁路制造脱轨事故的习惯。
再加上现在即将要进行大会战。
所以条顿也加强了对于铁路线的巡逻与守备工作。
于是康联空降军,与游击队在收到维克托的命令之后所面对的便是以排为单位在铁路沿线巡逻的条顿骑兵。
以及那些被条顿认为虽然不可靠,但是至少能够用来维持治安的布良斯克陆军的机关枪与铁丝网。
轻步兵在没有重武器支援的情况下,强攻这种设施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发疯。
但是既然命令已经说了不惜一切代价,那么就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
空降军们在稍微研究了一下铁路沿线的守备情况之后,立刻就开始发动了攻击。
当然能够去骗,去偷袭,那些二十来岁的小士兵时,他们自然也会选择尽量不开枪。
而一旦对方没有大意,有闪的时候,这些空降军们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强攻。
虽然康联空降军的训练十分严格,在战斗中甚至一个空降军能够压着好几个条顿士兵打。
但是空降军在这次不惜一切代价破坏铁路线的行动中,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空降军的努力下,条顿军队的集结速度明显放缓。
康联部队抵达巴尼奥的速度要比条顿军队抵达的速度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