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种每年只接受三个月训练的部队,显然不会是其他现代国家正规军的对手。
所以维克托准备将现在的七十五万焰军全部转换成更加专业的募兵。
这些完全脱产的部队将会接受最严格的训练,以确保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始终处于巅峰状态,那些因为年龄问题而无法再留在现役中的人员,将会加入预备役部队的编制负责训练民兵部队。
这些部队将会在康联焰军的编制中划分到A类部队,也就是能够执行所有任务的精锐部队。
而那些预备役部队,也就是民兵部队则分为B,C,D几类。
B类部队属于开始动员之后,由预备役转化而来接受了完整的恢复性训练,部队七成以上成员的年纪都处于20岁到三十五岁的壮年区间,武器装备齐全的部队。
这些部队将会在战场上承担辅助A类部队在次要方向发起进攻,或者在主要防御方向进行防御,以及维持治安在内的任务。
C类部队属于,从预备役开始转化之后,接受了完整恢复性训练,成员年纪五成以下处于壮年区间,缺乏部分重装备的部队。
这些部队将不会承担进攻性任务,并且承担辅助A类或者B类部队在次要方向进行防御,以及维持治安在内的任务。
D类部队,就属于那种没有接受完整恢复性训练,成员年纪五成以下处于壮年区间,仅仅装备轻武器的部队。
这些部队只能承担维持治安的任务,并不会投入到前线。
同时A,B,C,D四类部队的编制并不是保持不变,在开始动员之后所有预备役部队都处于D级部队,只有随着部队训练以及装备的补充,才会向更高级的部队转换。
如果常备部队遭受了损失之后,也会相应地降低部队的分类,直到他们恢复作战能力之后,才会改变部队的分类。
这样维克托就能够将更多精力集中在那些终身以军人为职业的职业军人身上,提升军队的专业化程度。
同时也保证了军队有着稳定的兵员,在进行了总动员之后能够在短时间之内拉的出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
维克托觉得这个方案现在非常的完美,不仅考虑到了军队的需求,同时也照顾了工业与农业等多个部门的需求。
并且也减少了义务兵役制度对于个人发展的冲击。
当然作为军队职业化重要的一环,维克托准备再次增加军校的数量。
并且军校的培养方向不再仅限于军官,以及诸如黄金连队这种特殊部队。
士官也将纳入到军校的培养范围之中,并且将这一级别的军校与高级技工学校和高级中学。
属于在初级中学毕业之后,即可报考的学校。
这个学校将能够稳定地为军队提供士兵最好的老大哥,也是军队重要的组成部分士官。
在非战时的情况下,由士兵晋升到士官,将会先进入士官学校进行培训,然后再回到原部队任职。
当然如果在士官学校中展现出了潜力,也能够晋升到指挥学校成为一名军官。
维克托准备依靠建立士官学校并且增加军校数量的方式来填补中下级军官与士官数量不足的缺口
然后维克托并将这份计划提交给了政治局进行审议。
政治局中的诸位老哥在仔细审阅了计划之后,觉得这个计划什么地方都好。
无论是工业部门,还是农业部门都考虑到了。
正好现在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不少集体农庄的青年选择进入城市,想要成为市民与产业工人。
但是即便康联自从立国之后便一直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运动,但是工厂又不是地里的蘑菇。
只要下点雨,有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就能刷一下冒出来一片。
所以工厂的名额始终有限,不能吸收更多的劳动力。
维克托这份军事改革的方案,正好能够让工厂在避免坈员的同时,招收更多的工人。
所以政治局觉得维克托这份军事改革计划简直不能更加完善。
但就是有一个地方不太好,那就太花钱了。
在这种体制下,相当于整个康联中始终会有四分之一的适龄人员处于训练状态。
这对于康联的财政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于是在经过充分讨论之后,康联政治局做出了决议。
同意维克托的军事改革方案,将现有的75万焰军转变为募兵制的同时。
对于民兵制度开始进行试点推行,首先施行这种民兵制度的地区为远东以及罗斯地区,这两个康联最东边以及最西边的地区进行试点。
同时在民兵的问题上,维克托也耍了一个滑头,在节约焰军宝贵军费的同时也为这股规模庞大的力量打上了一个补丁。
白马非马,那么民兵自然也不算兵,所以维克托并没有要求将民兵部队的指挥权划归总参谋部。
而是将这股庞大的力量的指挥权进行拆分。
首先在政治局下令进行动员之前,总参谋部只有训练民兵部队的权利。
同时民兵部队作为国防力量的一环,政治思想工作并不归焰军管理,而是划归到了内务部由内卫军派出政委进行管理。
然后征召民兵进行训练的权利则交给了康联计划经济委员会负责。
而最后能够宣布民兵进行动员,并且开始恢复性训练并且将编制转移到焰军指挥序列的权利,则归政治委员会所有。
这样一来这股庞大的力量,除非有政治委员会,三个中央机构,以及二十六个部门以及最关键的康联这个强大国家的支持。
否则没有人能够调动这支庞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