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车内车长,通讯兵与驾驶员的组合以标配通讯电台,让装甲部队的战术配合上得到了再次提高。
换句话来说就是T-3坦克就算不能打,在教练车方面也比之前的T-1与T-2坦克更加合格。
况且T-3坦克也为后续的坦克开发制定了三个标准,首先就是使用装弹机来减少乘员人数。
一个车组要三个人就足够了,没必要多一个装填手。
其次便是在车外,具体来说是车的屁股上,装了一个能够与车组进行通讯的通讯器。
这是之前战斗工兵旅与装甲车配合进行巷战时得出的教训。
车组能够不露头就不要露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城市的废墟中藏着几个狙击手。
最后便是车组乘员尽量选择身材矮小的人来驾驶,这样就能够进一步缩小车身尺寸从而降低车身重量。
这一点对于焰军征兵部门来说算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不管是空降军还是战斗工兵这些特殊单位,都想要那些人高马大并且有文化的士兵。
这种趋同的兵员要求,就让征兵部门比较难办。
现在装甲部队优先招募那些身材矮小,但是有文化的士兵,就减轻了征兵部门的工作压力。
当然维克托愿意接受这种除了快之外,又薄又脆同时火力还偏弱坦克的主要原因就是。
虽然这种坦克的又薄又脆,但是它跑的是真的快,而且车身尺寸还小。
就算日后不能当做主力坦克,用来作为侦查坦克与装甲车进行配合作战也是极好的。
毕竟七十公里每小时的急速不能说是够用,只能说是略显夸张。
比起之前慢如蜗牛的T-1与T-2坦克来,T-3坦克总算是有了点装甲先锋的样子。
所以在这种坦克通过了测试之后,维克托批准了T-3坦克的投产,并且相当大方地第一次就下达了两千辆该型坦克的订单。
维克托的想法是,就算之后这种坦克过时了。
拆掉炮塔之后无论是把这种坦克改成突击炮,还是防空坦克都是不错的选择。
反正T-3坦克的速度足够快,而只要速度够快那么这种装备就能够有很多种运用场景。
除了T-3坦克之外,工业部门的老哥总算是为焰军建立起了三座专门的装甲工厂,为焰军生产装甲车与坦克。
这三座工厂竣工之后,之前焰军部队中缺编的那些装甲车与卡车等机动载具,便有期望在1930年补充完毕。
不过维克托估计在1930年的时候焰军将会迎来再一次扩军,那时候军队规模将会扩充到150万到两百万左右。
基本上能够与第三国际的其他加盟国一同满足第三国际的军事需求。
当然之前战斗工兵部队提出的,关于在巷战中152毫米口径榴弹炮威力不足这件事。
维克托也已经让火炮设计局与装甲设计局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初步提出的方案是在海军舰炮的技术上进行调整,研制出一款带有一定短距离自行能力的203毫米口径火炮。
在之前的巷战中,战斗工兵们表示在没有牵引车帮助的情况下,要在巷战中使用传统火炮是一件比较危险的工作。
所以给这种拆迁用重型火炮一定的短途自行能力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当然,除了这门代号【重锤】的大口径榴弹炮之外。
装甲设计局还需要将原本的T-2坦克改造成突击炮,配属给战斗工兵旅。
原本T-2坦克就有改装为突击炮的方案,所以这对于装甲设计局来说并不算什么难事。
除了这些大项目之外,就是其他技术装备的一些小修小改。
比如这次战争之后,那些装甲车与飞机还有轻型武器需要按照部队的反馈意见进行调整。
当然对于装甲车变成烤箱的问题,装甲设计局在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之后。
表示因为一开始的使用环境参考的是国内环境,所以这车在国内甚至是旧大陆用着都蛮好的。
要想改善那些问题,就只能够再进行大改弄出一个热带型号。
不过我们真的需要热带型号吗?
答案当然是需要,毕竟赤旗插遍寰宇。
寰宇中肯定包括热带地区。
像是黑暗大陆,还有亚美利加南部,囚岛远东南部这些都是热得要死的地方。
所以焰军当然需要热带型号的战车。
不过优先度不需要那么高,先把那些小毛病给改了先。
而在这次大规模的修改中,GS-23冲锋枪首先迎来了它的第一次改款。
这种冲锋枪前线部队使用之后可以说是赞不绝口,但是就是有两个问题。
首先就是这玩意确实是有点太重了。
战斗工兵那些猛人觉得这种冲锋枪只是稍微有点沉,但是在其他部队看来这种冲锋枪在长期使用之后,就不是“稍微”有点沉的问题了。
其次就是这种冲锋枪的弹鼓,虽然弹容量能够碾压不少轻机枪中的丢人货色。
比如在远东使用GS-23冲锋枪的康米部队,能够直接用冲锋枪压制升阳帝国丢人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
但是这种弹鼓依旧有着一点小问题,那就是时不时地会出现卡壳的问题。
所以在这次改款中,GS-23冲锋枪多出了一个使用33发弹匣,并且将原本的木制枪托更换为折叠枪托并且增加了一个金属握把的27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