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程度没有这么高的试飞项目当然很快就传到了内务部耳中。
这种事情内务部知道了,自然维克托也就知道了。
由于是工程样机,再加上鼹鼠所处的位置并不能完全获知这种新式飞机的性能参数。
所以这次的情报提供的是费迪南德博士所提供的投标资料。
铝制机身,金属蒙皮,七百公里每小时的飞行时速,四门20毫米口径机炮的武器配置。
当场就让维克托倒吸了一口冷气。
因为此时康联的火箭截击机虽然已经投产,但是由于材料与技术问题。
急速还卡在九百公里每小时左右,尚不能突破音障。
而神罗出手就是这么一个急速能够飙到700公里每小时的螺旋桨飞机。
让维克托觉得自己的压力很大。
毕竟神罗的工业基础放在那里,现在又有了海外殖民地输送原材料与人力,自己在装备上如果不能取得能够在一次大规模进攻中,打崩他们的优势。
那么进入消耗战之后,自己面对反康米国际协定缔约国的全球体系,想要赢还是有些困难的。
维克托的压力大了,那么航天局的压力自然也不会小。
毕竟维克托姓基洛夫而不是考尔,没办法搓出一堆好康给焰军装备上。
所以自然是要给航天局加一加担子。
只不过这次航天局果断地将皮球踢了出去,一脚将球揣进了工业部门负责机床等生产设施的部门。
航天局表示按照我们现在的生产水平,海燕火箭截击机已经是技术所允许的极限了。
虽然还能够进行一些调整,但是都是对于小问题的小修小改。
要扩大领先优势的话,那就必须要对生产设施进行改进。
比如铝压机的吨位如果能够进一步提升的话,那么在材料获得提升之后,航天局之前因为材料而放弃的项目就能够上马了。
而这个问题对于现在的康联来说,也确实是一个问题。
因为今年是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
由于第二个五年计划中,追加了不少新的项目,所以导致第二个五年计划并没有像是第一个五年计划那样提前完成。
所以在会议中维克托提了一下增加尖端工业能力之后,这个提议当然是得到了工业部门的大力响应。
虽然康联的工业部门在与康工联进行全面合作之后,在全面工业化上已经基本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
但是在与设计局还有各个科研机构以及大学合作的时候,还是被嫌弃技术水平不够。
尤其是搞电子研究的那些设计局,有些要求高的零件依旧只能向康工联订购。
所以为了支棱起来,为了以后这些关键零部件不再向康工联订购,为了工业部门的脸面。
工业部门也想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对自己的尖端制造能力进行升级。
当然除了尖端制造能力之外,工业品的产量也需要得到提升,尤其是拖拉机与卡车这种载具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
同时工业部门也需要弄出一点轿车与公共汽车以满足国内的需求。
由于之前的产线全部在生产三吨半与一吨半卡车,再加上修改这两种卡车以及拖拉机在使用中出现的各种故障,占据了太多的精力。
所以国内并没有其他的车型投产,导致像是公共交通使用的公交车,以及勤务部门的轿车基本上依靠国外进口。
虽然从兄弟国家进口这些工业品都不叫事。
但是除了故障维修起来之后,始终没有那些本国产的车修起来方便。
这也就让很多部门宁愿开着皮卡满街跑,也不太愿意开轿车的原因。
而公交车这种每天几乎不间断地在路上跑的车辆则修起来更加麻烦一些,在一些小城市中公交车故障而等不到零件时。
那些公交部门都干脆上了三吨半卡车用于替代公交车。
再加上康联公民普遍持枪的状况,一时间可以说武德充裕的爆表。
于是公交车与轿车作为政治任务,被交给了工业部门,他们需要新建两个工厂来生产这些车辆。
除了车辆之外,更多的则是康联对于航天的需求。
康联庞大的领土很显然不可能将铁路修到每一个角落。
虽然从克里姆林堡到伊里奇格勒等大城市周围的部分公路已经实现了路面硬化,但是在更多的小村镇中。
一到了春天道路开始陷入泥泞时,就算是有越野卡车与拖拉机开路,在物资流通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更别说春耕期间,拖拉机本来就有繁重的生产任务。
而到了冬天,大雪封山之后那些为康联开拓金伯利亚的公民们,在遇到物资短缺比如有人生病急缺某种药物,或者是越冬储备出现问题这一类的情况之后,通常需要冒险在冬季驾车在荒原中行驶几百公里,才能抵达他们的目标所在。
这完全就是一场以生命为堵住的冒险。
所以在谈妥了农药机之后,农业部门又想要航天部门在弄出一款价格低廉的运输机来满足集体农庄以及那些位于金伯利亚交通不便区域,在春季与冬季的交通需求。
毕竟以现在集体农庄的能力,要维护一条通往城镇几十乃至上百公里还没有来得及硬化的道路确实是强人所难。
但如果只是维护一下机场跑道,这点能力他们还是有的。
再加上为拖拉机站培训的大量机修人员,在培训之后维护一下简单的飞行器应该也不会特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