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下真小。”听到杨明说出的关于李信与李牧之间的渊源,紫女亦是露出了古怪的神色,两个兄弟,分别在秦国与赵国为官,这种两头下注的行为并不难理解,不过,同是一族的人,却能够在秦国与赵国同时担任高官显位,那就是真的了不得了。
李牧自不必多说,赵国大将军,封爵武安君,可谓是位极人臣,而李崇一脉,父子二人皆曾担任郡守之职,在秦国可是真正的高官,而作为第三代的李信,如今虽然刚刚年过三旬,但已经是秦国偏将军,身为秦王政郎中出身的他,更是秦王政真正的心腹,未来的前途更是不可限量。
在当今这个乱世之中,每一个家族都有着都有着自己的生存智慧,除了王族别无选择之外。
“是很小,活跃在上边的人,自古以来就那么点人,其实挺没有意思的。”杨明道。
在遥远的西方,有着一个古老的国度,在那个国度中,对于历史有着一种认知,认为历史没有前进,有着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轮回。
“这都没意思的话,那你觉得什么有趣?”紫女问道。
“当然是紫女了,到现在我还没有将属于你的秘密探索完呢。”杨明笑语间打量着紫女,在如玉般细腻的肌肤间,在杨明的努力之下,隐隐间有着红晕在流转,让紫女整个人更是流露出成熟的风韵,所谓风情万种,在紫女的面前也不过如此。
“我有什么秘密,我还有什么事情是你不知道的?你知道,我从来都不会瞒你什么的。”紫女严肃地解释道,在杨明这里,她早就掏心掏肺了,哪还有什么秘密可言。
“我说的可不是你说的秘密,而是其它的秘密。”杨明道。
“什么秘……”紫女本能的反问间,是渐渐明白过来的神色,只有,有些事情还是不明白的好,在杨明的神色中突然间意识到什么的紫女已经不能再说下去了。
那是杨明不知道的秘密吗?那还是紫女自己都不知道的秘密,那些秘密,是需要杨明与她自己去共同探寻的秘密。
这段时间对于紫女来说可谓是真正的在快乐中烦恼着,充实的生活是她以前不能想象的,但烦恼也随之而来,实在是有些招架不住啊。
“今晚我们可以换换……”杨明的话只说到一半,直接被紫女给用手给堵住了。
“换个姿势怎么了?”杨明扒开紫女的手掌捏在手中,一脸不忿道。
“不换。”紫女强硬道,都换了多少姿势了,哪还有姿势。
“这话你说了可不算,到时候,嘿嘿,还不说我怎么摆就怎么摆。”杨明意味深长地说道。
第435章 秦王政:护军都尉也懂王道?
番吾,赵军大营。
李牧看着面前的沙盘,此刻,哪怕是他的智慧,也只感觉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所谓有心无力,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王翦依山河之势防御番吾一线,毫无破绽的防线让赵军根本找不到突破的契机,在这段时间中,李牧的难受可想而知。
他本是这个世界上最擅长进攻的大将之一,但王翦却是当世最稳的将领,两人若是对攻,李牧与王翦孰强孰弱,犹未可知,但现在却是王翦在守,李牧在攻,一守一攻之间,却是已经让战争的优势朝向了有利于王翦的局面倾斜了。
尤其是王翦根本不求胜利,只想着拖住赵军,这让李牧以及其麾下的大军更是无从下手。
在李牧的一筹莫展中,来自赵国的使者出现在军营中。
看着身负诏令而来的颜聚,心中隐隐中有了一丝不好预感李牧开口问道:“南线那边可是发生了意外不成?”
“南境长城那边,秦军的攻势愈发的猛烈了,大王与太后有意请大将军率兵回援南境。”颜聚道。
“那北境呢?”李牧一惊道,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果然还是发生了,北境要成为赵都那些人认为可以放弃的东西了。
“北境已经被秦军彻底封锁,而且大将军你又受阻于王翦所部的秦军,已经没有救援的价值了,但南境却不一样,秦军一旦突破南境长城,三日之间就可兵临赵都城下,大将军,您应该知道,一旦出现那样的情况,对于赵国来说意味着什么。”颜聚说着自己的理由,也是郭开那些人告诉他的理由道。
“你说的不无道理,只是北境对赵国来说同样也算至关重要啊,百万人口,二十万兵源,若是落入秦国手中,后果不堪设想。”李牧道,如果有可能的话,北境是绝对不能放弃的,况且,最后的那个理由,李牧终究还是没能说出口。
“大将军,说句可能冒犯的话,北境三郡丢了,赵国依旧存在,但若是赵都被秦军攻占,赵国还是赵国吗?”颜聚压低了声音道。
“你?”李牧闻言不由对颜聚怒目而视,这说的是什么混账话。
“大将军,此时,秦国的国力强于我们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赵国实在支撑不起与秦国三线开战,眼下我们能做的,唯有以领土换时间,借助换取的时间休养生息,并收缩防线,如此才能子在秦军接下来的进攻中保护赵国。”颜聚道。
“放弃本境三郡事关重大,不可轻易决定,容我想想,容我想想。”李牧沉吟道,一时间只觉得进退维谷。
在眼前的局势中,李牧当然知晓北境三郡已经不可救了,但北境三郡不仅是赵国的北境三郡,还是他麾下十万边骑的北境三郡,边骑士卒的家人、族人多在北境三郡,赵都的那些人可以十分轻易的就决定放弃北境三郡,但那些士卒呢?
军心这样的存在,一旦垮了,一支军队就完了,若是不能将这件事情处理好,赵国边骑这支强军可就完了。
“大将军是在担心军心?”颜聚问道,虽虽然算不得什么名将,但还算一个合格的将领,放弃北境三郡这件事情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也能看到。
“怎能不担心啊。”李牧长叹道,人力终有极限,但煌煌大势之下,一个人的力量竟然是如此的渺小。
“太后与大王不吝赏赐,再有大将军出面安抚,想来边骑的将士们能够理解国家的难处。”颜聚道。
“但谁又能理解他们的难处?”李牧道。
“大将军,北境那边有消息传来。”就在颜聚还想说些什么的时候,一直作为李牧副将的司马尚带着一卷竹简走进了大帐。
“恐怕又不是什么好消息吧?”李牧兴致缺缺地说道,事关北境三郡的情报,实在很难奢望有着什么好消息。
“很难界定。”司马尚亦是苦笑道。
秦军有意在北境休战,这样的事情看起来似乎还不错,给了赵军机会,但那只是表面啊,谁又会真的将秦军的这个举动只当做是好心?
看着司马尚递来的竹简,李牧的神色间亦是浮现出苦笑的神色,最终所有的思绪都化作了一声叹息,说道:“北境三郡,自此不为赵国所有了。”
雁门郡善治城中,身为郡守的李齐在犹如是数日之后,还是将下属以及雁门诸县代表叫到了郡守府。
“秦军有意休战,以全北境三郡农收的事情,诸位应该已经知道了吧?”坐于主位之上的李齐开门见山道。
“是有耳闻。”李齐话音落下,来自朔县的县尉石猛应声道。
“是有耳闻。”其余诸人,比如雁门郡郡尉,马邑主簿亦是应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