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雁门郡的郡守却显然是吸取了司马秋的教训,选择了以守为攻。
“蒙都尉,护军大人传来军令。”在蒙恬的深思中,一骑自东南而来。
“是要进攻吗?”蒙恬沉吟一声已经迎了上去,属于龙虎禁军专用的军令卷轴被送到了他的手中。
看着卷轴中的内容,还有被一起送到他手中的信简,蒙恬陷入了沉思之中,片刻之后才对身边的亲兵说道:“你去将乐先生叫来,劳烦他帮护军大人送一卷书信到雁门郡郡守手中。”
乐墨,这位赵国的一流高手,乐氏一族的异类,当日在司马秋被杀,赵军大败的情况下,十分识时务,可以说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投降,他不是军中之人,又不是北境三郡之人,投降起来可谓是毫无心理压力。
而杨明考虑到蒙恬那容易被人从万军之中直指首级的战力,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就将乐墨派到了蒙恬的身边以作护卫,而且以乐墨的身份,在这北境三郡之中,还算有点人脉,对于秦军攻占雁门和云中后的后续消化与统治,终归也有些作用。
“都尉大人有什么吩咐?”被叫到跟前的乐墨问道,虽然他是主动投降的,但最近这段时间中与蒙恬相处的还算不错,对来自蒙恬的指令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抵触。
“劳请先生代护军大人给雁门郡郡守送一卷信简。”蒙恬将信简递给乐墨道。
“送信?”乐墨诧异道,杨明这位秦军主将难道是想着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成?
在乐墨的了解中,北境三郡的人可不是什么软脾气,连赵都的那些权贵面子都不怎么卖,会主动投降秦军?更何况现在的雁门郡作为李牧起家的地方,雁门郡郡守更是李牧心腹中的心腹,别的不说,骨气肯定是没问题的,杨明想要劝降,得到的只会是失望。
“护军大人不忍伤北境农时,准备在农收期间与赵军休战,等过了农时再重启战争。”蒙恬解释道。
“这?”乐墨闻言不由一惊,杨明竟然会这么做?这完全不符合常理。
“所以,还要劳烦先生一趟了。”蒙恬道。
“若是北境能够在农收之时休战,对北境三郡的百姓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能够去做这样的事情,我自然是乐意之至。”乐墨道,想不出杨明为什么这么做的他,只能将杨明定义为好人了。
第434章 想怎么摆就怎么摆
乐墨告别蒙恬,很快就来到雁门郡境内,在第三天就已经来到了雁门郡郡治善无县,此地北依长城,东南部则是广袤的盆地,为为地势相对的平缓的地区,自成一个世界,若是在乱世之时,此地就是极为适合建立割据政权的地方。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而已,乐墨一路西来,入眼之处,到处都是已经渐渐显露出金色的麦浪,但所做过的乡村之中,却多是一些老弱妇孺,几乎不见青壮年,即使见到了,也多是因为战争而出现的残疾之人。
“杨护军能够在这个时节主动修炼,的确是仁义心肠,可活这北境三郡无数的百姓。”乐墨在思索中进入了城门。
只是,驻扎在此地的郡守对于乐墨的到来却呈现出一种十分诡异的态度,在将他迎进郡守府的时候,低调的过分,甚至有着轻视之嫌。
“乐先生,你既然已经投靠了秦国,又何必来雁门,难不成是想劝降我不成?”雁门郡郡守李齐打量着乐墨,神色间多有嘲讽之色。
“李郡守误会我了,别人不知道李郡守,难道我还能不知道吗?别人或许会投降,但李郡守是绝对不会投降的。”乐墨脸色一苦道,投降这样的事情,果然不是能够轻易做的,这件事情,他恐怕是要被人说一辈子的,但话又说回来,若是当时他不投降了,可是连现在郁闷的机会都没有。
“你既然知道,又为何来此?”李齐问道。
李齐,父李玑,李玑的名气不显,本事虽然也算不多,但绝对算不上精彩绝艳,只是,老天在给李玑关上了一扇门的时候,又给他开了另外一扇更宽敞的门,他有着三个儿子,在这三个儿子中,次子最为了不得,因为他的次子名为李牧,而李齐则是第三子,也就是李牧的三弟。
“我此次来是为了休战。”乐墨道。
“休战?秦军莫不是要归还代郡,就此退军不成?”李齐冷笑道,休战,世间哪有那么好的事情,不用想也知道,其中必然有着阴谋。
“李郡守开玩笑了,秦国杨护军此次主动休战,是为了不伤北境三郡的农时,战争什么时候都可以打,但农收就那么几天,一旦错过了,庶民大半年的辛苦就要付之东流了,来年的生活更是难以想象。”乐墨道。
“所以呢?”李齐冷漠道,他没有在第一时间就将乐墨砍了,就已经是他脾气好了,又怎愿意继续和乐墨废话下去。
“这是杨护军写给李郡守你的书信,有什么你一看便知。”乐墨道。
“杨明,这小子现在还真的了不得了。”李齐看着乐墨递过来的信简,神色间多出了一丝复杂的意味。
十一年前,杨明从武安县将雪女送来了雁门郡,因为雪女的关系,杨明对于李家的人来说并不陌生,那个时候他虽然一直待在家中,并未出仕,但在狼族大军南下之时,作为北郡男儿他自然也军队之中,也曾亲眼看到杨明在阵前无敌的身影。
只是那个时候,无论是他,还是他的兄长李牧,都将杨明当作是在武道一途上有着非凡天赋的少年而已,哪怕是当时杨明要走,他与兄长也并未多想,哪曾想到,仅仅只是十年的时间,那个在他们看来只能够猛的少年,竟然已经成长到足以让天下侧目的存在。
秦国护军都尉,龙虎禁军统领,自出道以来,无论是面对怎样的对手,怎样的战争,从未一败,如今更加将赵国逼迫到如此地步,若是早知如此,他当初无论如何也不会放杨明离开,可惜,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李齐看着手中的信简,一时间却是陷入了迟疑之中,看向乐墨的视线中更是闪烁着杀机。
信简中的内容,让李齐下意识想到的就是阴谋,秦国所谓的休战,只不过是为了瓦解雁门、云中两郡的军力,而且这个消息还绝对不能传出去,一旦传出去,而他又拒绝了秦军休战的提议,很有可能会引起麾下的士卒哗变。
士卒们报国,是为了保家,若是连自己的家都保不了了,让人去报国岂不是太过强人所难了?
一时间李齐根本找不出一个合适的选择来,无论是接受还是拒绝,似乎都不妥,而最好的办法竟然是直接杀了乐墨,封锁这个消息,但事情真的会那么简单吗?
乐墨此时正耐心地等待着李齐的恢复,丝毫没有意识到此时的自己正在生死线上左右横跳上,随时都有可能身首异处。
“李齐此人到底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代县中,对于杨明的计划依旧十分好奇的紫女忍不住对杨明问道。
“说不准,他若不是李牧的弟弟或许还好说,但以他现在的身份,哪怕是自己想要投降,却不能不考虑自家的族人。”杨明道。
“族人?”紫女自语道,在这个世界,一个人想要立身,往往离不开族人的支持,但在得到来自家族的好处时,相应的也有着责任。
李齐就是如此,他因为李牧的关系能够担任在北境三郡中地位最高的雁门郡郡守的职位,但也因为李牧,使得他根本就没有投降的可能,一旦他投降了,那李氏一族在赵国的地位将会十分尴尬,哪怕是以李牧此时的地位,恐怕也会受到影响。
“说到这个族人,我倒是想到了一件很有趣事情。”杨明道。
“有趣,莫说是李家的什么趣闻不成?”紫女追问道。
“还真是李家的事情,你可知道李信?”杨明反问道。
“李信?秦军年轻一代中最耀眼的一颗将星,已是偏将军,地位更在蒙恬之上的那个李信?”紫女问道。
李信这个名字,知名度还是很高的,而紫女因为杨明的缘故,对于秦军内部的事情又相当的关心,关于李信的信息自然也在紫女的了解之中。
“不错,正是这个李信,说起来,李信与李牧、李齐之间还有着很深的渊源。”杨明说着亦是露出了一丝丝古怪的神色,对于这个世界的某种潜规则,杨明了解的还是不算太多。
“他们莫不是出自一族?”紫女诧异着说道。
“还真是,李信的祖父是李崇,而李牧的父亲则是李玑,巧的是李崇和李玑是真正的亲兄弟,所以说起来,李信还要叫李牧一声堂叔。”杨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