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对战阵的掌控能力当然在李牧之上,以杨明大宗师的实力,即使不领兵冲阵,其能发挥的作用也要超乎常人的想象,尤其是杨明自己还精通天子望气术,在杨明大宗师的境界之下,其掌握的天子望气术不仅能够掌握一人的气机变化,料敌于先,更能在庞大的战场之上,窥测军势间的细微变化,洞悉战场全局。
就在对战场局势的洞悉方面,在这个世界,哪怕是李牧这位将军阵之道修炼到绝巅的人也不能与杨明相提并论,因为李牧无论再怎么厉害,他还是一个人,但杨明却不一样了,他已经超越了人的范畴。
在战场之上,李牧只能掌握基本的军中大势,至于更细节层面的东西,那就不是他的眼睛的能够观察到的了,但杨明却不一样,他不仅能够依据自己的经验如同李牧那般掌握鏖战中的两军军势的整体变化,更能掌握到具体军阵间的变化。
可以说,在这场大战中,李牧对军势的变化是根据自己的所学的兵马、在战争中积累的经验去把握的,而杨明则是直接开了一个可以被称之为全图视野的天地视角,在这一点上,李牧根本不可能与杨明抗衡。
在对军阵之势的具体把握之上,李牧已经输给了杨明。
而两军鏖战,尤其还是双方兵力都超过十万人的大战,在如此庞大的战场之上,又是指挥如此庞大的一支军队,为将者的调度能力是能否将军队的战力充分发挥的决定性因素。
如果说一支大军是一个人的话,那么士卒就是身躯肢体,而为将则是首脑,只有首脑与躯体匹配才能尽可能发挥身体的力量,在两军对阵之中击败对手。
将领,有的人能够在指挥万人之时,战无不胜,那是因为他的调动能力能够充分的发挥这万人的战力,同样是这样的将领,若是让他指挥十万人,他可能反而要败,因为十万人规模的大军已经超越了他的调度能力极限,虽有十万人,却反而不能有效发挥其战力,因为头轻而身体庞大的原因,左支右绌之间,其真正能够发挥的力量反而可能不如其只指挥一万人时的力量。
将领,若是能够将十万大军的战力凝结在一起,发挥出六成的力量,那么其就可以被称之为良将,若是能够将其发挥七成,则可谓宿将,若是能够将其发挥八成,那是真正的名将,若是能够将其发挥出九成,那就是军阵之神了,是可在军阵之道中被称之为神的存在,而李牧就是这般能够将十万大军之力发挥出就成的存在。
至于发挥出十万大军十成的力量,在当世之中,那已经不是人能够做到的了,唯有真正超脱这个世界之上的神能够做到,而杨明这般自身能力就足以比肩李牧,再有这个世界的极限力量和从神魔时代流传下来的天子望气术的存在,就是可以比肩神灵的存在。
在军阵之道上,李牧虽强,但杨明比他更强。
这种优势随着时间的流逝指挥越来越大,积少成多之下,一处处战争之间因为指挥能力的不及而出现的小小劣势,最终会汇集在一起,在达到某个临界点时,突然间绽放开来,决定一场大战成败。
在秦军与赵军的浴血拼杀之中,李牧越来越能感觉到秦军在对战场的绝对掌控中不断扩大的优势,意识到这一点的李牧振奋精神,如果杨明是真正的战争之神的话,那他就要成为超越神的人,在这场大战中,他没有失败的理由,在他的身后就是赵国,此战若败,世间将再无赵国之名。
只是,就在李牧苦苦支撑之时,一丝不祥的预感突然间弥散在他的心头,当他下意识地看向遥远的左军大阵之时,混乱的战场之上已经让他看不出赵军左军完整的阵型了。
左军连一个上午的时间都支撑不了吗?还是说是我的安排失误,秦军将最精锐的龙虎禁军安排在了左军之中?左军隐隐间已经呈现出的溃败之势让李牧心中的寒意更深了,但时间根本没有留给他太多的思考时间。
一队骑兵快速从左军而来,为首之人来到李牧跟前,在李牧愈发不祥的感觉中,来人低声道:“大将军,左军和司马将军已经支撑不了多久了,秦军左军的重甲骑兵实在太过古怪,太过厉害,我们根本挡不住,三万大军,二十座大阵,已经被打崩了十座了,司马将军令末将告诉大将军,此战已经不可继续了。”
司马尚?听到来人的讲述,李牧并没有愤怒,因为他知道司马尚已经尽力了,而且司马尚还是赵军之中除了他之外最善战的将领,连司马尚都挡不住秦军的攻势,换成别人也是一样,但真的就要这么败了吗?
知晓左军若是崩溃,将会为中军战场带来什么的李牧一时间陷入了进退维谷之中,是及时止损,还是倾力一搏,对于李牧来说是不得不面对的选择了。
退走只是延缓死亡而已,倾力一搏,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尤其是在这场战争中,赵国无论如何也不能做持久之战,因为赵国在秦军之外,还有着另外一个敌人,那就是今年的大旱。
第466章 李牧的神话,今日当有诸位所破
在沉吟之间,李牧很快就拿定了主意,此战不能退,无论此战是胜还是败,赵国都没有第二次机会了,所以,这是他唯一能够倾尽全力的一战,若是如此依旧还是败了,那只能说是他李牧技不如人,只能说是赵国气数已尽。
在左军败迹已经出现,中军逐渐已经被敌军压制的情况下,李牧缓缓举起了手中的镇岳大剑,随着李牧的动作,其身边的亲卫几位赵军最后的一支预备队同时看向了李牧所在,哪怕庞大的人选让许多人并不能看到李牧,但只要能够看到李牧身后的那杆大旗,赵军的战意就会燃烧起来。
因为他是李牧,是赵国的武安君,是带领他们一次又一次击败强敌取得胜利的大将军。
秦军大阵之中,相对于李牧的复杂心思,杨明的心思则要简单许多,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击败李牧,进而南下,一举攻破赵都,结束这场战争,从舆图上彻底抹去赵国这个国度。
“李牧这是要发起最后的的冲锋了。”立于一座小山坡上的杨明眺望着赵军本阵的方向,在其视野之中,已经能够一缕缕无形无质的军势在汇集之中,这就是以大宗师催动天子望气术的强大之处。
李牧不可谓不强,但杨明同样也不弱,而且在杨明的这份不弱上,还有着李牧不能想象的存在。
世人谈起李牧,只知道他的战无不胜,但杨明又何尝不是战无不胜,若是仅仅仅以战争的掌控能力对比,李牧与杨明相比,不见得谁比谁强,但在此次大战中,秦军装比赵军精良,兵力又在赵军之上,更有杨明这个掌控全图视野的大将军,在秦军之中,还有着因为杨明而出现的超越这个时代的兵种战术,单一的优势出现或许还不足以决定这场大战的成败,或许还有让李牧抓住机会反败为胜的机会。
但如此多的优势叠加在一起,李牧与其麾下的赵军又凭什么去赢?
如果说李牧被誉为军阵之神是世人对他的形容与赞誉,认为其可比肩军中之神的话,那么杨明被称之为战争之神则的描述,是最直白的描述,因为杨明是就是真正的战争之神,因为在战阵之上,杨明不仅仅只是杨明,在他的身上,还有着超越李牧二千多年的时间积累,有着项羽、韩信、李靖等等并不比李牧弱,甚至是更强的存在的加持。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在战争之中,杨明就是真正的神。
随着杨明的话音落下,从战争一开始就未出动的三千羽林卫齐齐握紧了手中的长枪,其中也包括李信。
不过相对于羽林卫上下只是纯粹燃烧的战意,李信想到的则更多。
秦王政将李信送入杨明军中,是为了让李信多从杨明这里学习学习,而李信也确实是抱着这样的心思而来,并放弃了自己曾经的骄傲与矜持,虚心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但在此时的战争中,李信却发现,观察是没用的,不说别的,仅仅只是杨明对战场之上每一处的掌控能力,就不是他能够学会的,更何况是在对战场极限的掌控能力之上建立起来的支配能力,更是他不可能拥有的。
在这一刻,李信看到了自己的极限。
我这一生,最好不要指挥超过五万人的兵马,以我的能力,驾驭五万兵马已经是自己的极限了。突然间意识到这一点的在李信心中不由一松,曾经失败的困苦和疑惑也豁然间开朗起来。
但十三万大军应该不是你的极限吧?李信思索间下意识地看向了杨明所在,山坡之上微风流动间,是杨明身后微微扬起的披风,万军之中的杨明,似乎浑身都笼罩了一层神秘的力量之中。
“准备好了,这场战争就要结束了。”杨明朗声道,手掌已经抚向了一旁的苍龙问天戟。
“李牧的神话,今日当有诸位所破,随我冲锋。”杨明大喝间,已经持戟冲向了战场,冲向了那里常人根本就看不到的一处军势裂缝之中,那里是李牧最后一丝能够把握但却没有什么用的机会。
随着杨明率领羽林卫加入战场,在其无坚不摧的攻势之下,战场被迅速的切割开来,此时,已经发起最后进攻的李牧所部才堪堪冲进战阵之中,可以说,战场上赵军唯一的机会,不仅了李牧看到的,杨明也看到了,而且杨明以及羽林卫的速度比李牧和其麾下的边骑更准更快。
所以李牧此时所进攻的根本不是秦军的最弱之处,而是秦军的最强之处,两头战争猛兽的碰撞只在一瞬之间。
杨明所熟悉的那柄剑,镇岳迎面斩来,在赵军军势以及李牧力量的加持之下,这是近乎无敌的一剑,是超越了宗师极限,是比肩大宗师的一击,在其剑下,几乎没有人能够活命,但这却不包括杨明。
在杨明掌中,苍龙问天戟亦是凌空劈斩而下,这两件同是出自墨家苍大师之手的兵家霸道之器自此铸造成功之后,第一次完成了交手,同出一人之手,究竟是镇岳剑强悍,还是苍龙问天戟无敌?
在交手的瞬间,两骑已经交错而过,但李牧却没有再劈出自己的第二剑,在其身后,李牧却听到了无数身体坠落在地的声音。
李牧与秦军交错之间,抓起了坐骑上的长枪,至于镇岳,世间已再无一柄名为镇岳的剑了。
随着秦军与赵军压上最后的底牌,战场之上的碰撞进入了最后的阶段,但就在此时,赵军左军所在的战争,在秦军右军一次次的冲锋之下,面对死亡的恐惧终于战胜了赵军士卒的决心,不知道赵军之中是哪一个战阵率先崩溃的,总是,恐惧与混乱突然间从未知的地方爆发开来,一人的恐惧传染给了十人,十人的恐惧传染给了千人,千人的恐惧传染给了万人,万人传染给了全军。
但第一个溃兵出现之后,就有着无数的溃兵出现,在秦军骑步协同之间的驱赶之间,赵军左军的溃兵不受控制的涌入到赵军中军的战争之中,武器一致向前的赵军一下子被己方的溃军冲击的战阵一阵晃动,但秦军强悍的进攻面前,他们尚且能够顶住,但在己方溃军的冲击之下,他们的战阵却难以维持。
而在这个战场上,失去了战阵的军队,将会真正的陷入混乱之中,而混乱在二十多万大军的决战之中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