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以为自己的提议一定会全票通过。
毕竟自己还是大明的皇帝。
而且,他比谁都清楚,自己杀了那么多人。
史书上一定会留下自己嗜杀的恶名。
就算是后世儿孙为了粉饰自己的功劳,那顶多也就是个马上皇帝。
至于文治,是真的差点儿意思了。
好圣孙都知道文武并举!
有这等高瞻远瞩的眼光。
嗯,是朕的好圣孙!
暗暗吐了口气。
朱元璋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咱当初临阵换储君这个风险冒的,太对了啊!
这若是选了允炆上来,哪里会有这么多惊喜?!
估计这会儿正在为肃清淮西势力而疯狂的杀人呢吧?!
人人都说他嗜杀,又有谁知道他是明知道不可为,也要逆天而为的无奈!
?
他知道自己罪孽深重。
让那些老伙计都恨自己,恨自己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
可是谁知道,每当用朱批在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上画叉的时候,
他的心也在变得麻木?!
变得冷酷?!
若是有能把酒言欢的方法,谁又愿意举起屠刀呢?!
自己已经收到了允炆在前往西安的路上干的那些蠢事儿。
熥儿没说,军机处也还没讨论,看来,是熥儿根本没把他当一回事儿啊。
都是孙子,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如此一想,看向朱允熥的眼神都带着满意和赞许。
小混球,今儿中午再跟他喝一杯去!
朱允熥哪里想到,仅仅提出了编书,大殿上的氛围立刻就不一样了。
朱元璋这个老狐狸,他倒是知道往自己脸上贴金。
一下子就参透了这部书如果编纂出来,将会成为传世巨著。
那一定要叫《洪武大典》!
这样的话,自己在后世的名声还能多增加一条!
文治武功!
那可是比肩唐太宗的美誉!
所以,他恬不知耻的提出了这个想法。
我擦!
孤就是还没想好自己登基后的年号叫什么,否则,孤直接就取了名字。
他是真不客气。
杀人不眨眼,抢功第一名啊这是!
朱允熥在心里骂娘的话还没说出口。
就听常升不阴不阳的说道:
“陛下好算计,这事儿是太孙殿下提出来的,书名嘛,当然要太孙殿下来取!”
老朱脸色一变!
咬着后槽牙恨恨的说道:
“开国公似乎对朕有着某种误解。”
冯胜也在心里翻白眼儿。
这都是殿下的功劳,陛下是怎么好意思抢这份功劳的?!
真是岂有此理!
眼看着陛下要冲着常升去。
冯胜才要出列为常升说话,没想到杨士奇站了出来。
他不卑不亢的启奏到:
“陛下,臣以为,这么大一部鸿篇巨著,
少说也得十几二十年才能编纂完成,
至于书名嘛,臣看前朝典籍,在成书后都还几易其名。
所以,这部书,目前还是不要取名的好。
因为陛下的身份,
免得成书后,各方意见不统一,产生不好的纷争。”
杨士奇这么一说,不禁让朱允熥刮目相看。
嗯,你小子,前途无量!
更加出人意料的是,这次,朝中的文官,
意见竟然达到了空前的一致。
他们心里都认为,这么宏大的一部巨著,
一定要好好想一个响亮的名字,才配的上它的身份。
所有在场的文臣,都感觉到与有荣焉。
最起码,也是最基本的,是不能把当前这个陛下的年号冠在前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