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儒家主张的诸侯制,是以大秦皇族的子弟为诸侯,而山东六国老氏族复辟却是企图恢复自家社稷,这其中自有本质上的差异,还请父皇明察。”
嬴政忽然发现自己错了,错的很离谱,自己一直骂十八世子胡亥是个蠢蛋,脸上精明心中懵懂,慷慨陈词之后眨着一对迷糊的大眼睛,不知道嘴说的是什么。
但是现在看来,这个一向精明说话调理清晰的大儿子,才是真正的蠢蛋。
诸侯分封制度,分明是将闾把山东六国老氏族追的无立足之地,想要得到一块藏匿的土地,而尊崇儒家学说的扶苏,如果得到诸侯之地是比起桑海更加容易藏匿的地方,至少有皇长子的保护,将闾想要动手就多了很多的忌讳。
一旦兄弟相残,就会有更多的皇族子弟卷入其中。最后演变成弥天大祸,足以颠覆大秦帝国。
物先腐而虫生,嬴政虽然很想质问,你这些年的诗书全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不知道你所有的富贵权势全都建立在大秦帝国稳定的基础上,但儒家的迂腐更是让他无言以对,咬着牙道:“言之有理,今天不分皇子太子,不分大臣大儒,只要在朝会上说话,都是论政,言者无罪,扶苏还有什么话说,尽说无妨。”
熟悉嬴政秉性的重臣心全都在突突乱跳,刚才皇帝将皇子位列于太子之上,并不是口误,反而有诱导的嫌疑,这位帝王是什么人,当年可是囚禁太后,车裂假父摔死兄弟的主儿,一个皇子在他心中的地位,远远不如皇位天下重要,难道他要对扶苏下手了。
将闾安稳坐在金水池下,一言不发,现在已经不是扶苏在夺权,而是制度之争,就是想帮扶苏说两句话也不敢胡乱插嘴。在这种事情上,站队很重要,不要说自己的把柄还在父皇手中,就是胡乱站队也是抄家的罪过……为了一群老婆,我还是闭上嘴吧!
言者无罪是今天说的话,不予追究,但是扶苏已经在父皇心中扎了一根刺,而这根刺什么时候发作,发作的后果是什么,那只能祈求上苍保佑了。现在的嬴政,虽然不寡恩但秉性依然刻薄,睚眦必报。
朝中老臣看向扶苏的目光充满了悲悯,对于忠于大秦皇室的老臣们来说,帝国英才越多越好,毕竟现在的大秦,疆域之广前所未有,而这个不着调的太子,总是满世界乱跑,有点穷兵默武的嫌疑,而帝国内部,也需要一个秉性宽厚的皇子协助处理政事。
可以说,扶苏当一个皇帝不够格,但是当一个贤王却没问题。但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他将一群腐儒拉进自己的阵营,已经注定和朝政无缘。
“既然如此,儿臣冒死一请”扶苏沉默了许久,终于开口了。
“儿臣回归咸阳之后,曾经上了一封奏折,请编王道大典,请父皇恩准。”
“赵高,将扶苏的奏折找出来。”嬴政冷笑道。
赵高虽然是内臣,中车府令,掌管皇帝的印玺,但是精通律法一直被嬴政倚重,一听见嬴政的吩咐,赵高立即快步回到御书房,片刻之后捧出了一卷竹简。
“扶苏上奏的奏折,诸位大臣也听听,如果可行就一言而决。”嬴政冷冷道。
赵高展开竹简,站在将闾左边高声念道:“儿臣扶苏奏请陛下:如今大秦一治天下,诚夏商周三代王道复出也。殷商周三代天子一治,等同于皇帝一治,人主不同,但是治道相同,所以,儿臣和儒家大儒协力编修夏周商三代的:”王道大典“成为大秦治国鉴戒。典籍修成,儿臣当与儒家博士以典为教,弘扬王道大政于天下,以成皇帝陛下文明宏愿。”
第0023章 王道新政
赵高尖利带阴森的声音还在大殿中回荡,一群大臣的心都突突乱跳起来,众臣大多是伴随着嬴政闯过腥风血雨的老臣,可以说在征战六国之中都饱受沧桑,神经锻炼的粗大无比,但从来就没像今天这样,一颗心总是砰砰乱跳。
主要是扶苏的话不仅迂腐还很荒谬,夏周商是诸侯分封制度,而大秦却是郡县制度,扶苏却硬要将诸侯分封的天子之治和大秦皇帝的郡县天子之治扯成一样,荒谬可笑不说,偏偏还装成一副庄严肃穆样,他和这群大儒究竟想做什么?
真的仅仅是编制王道大典吗!这不仅仅需要治世之才,还需要通晓世事,就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大儒,也不敢说自己编制一本书,更何况他还想推广天下,让大秦政令按照王道大典运行,而且扶苏口气极大,满殿的大臣反而没有一个人说话了。
嬴政轻轻的吐了一口气,站在御案之侧的赵高瞬间毛骨悚然,熟悉皇帝的一切,一个眼色一声叹息,就可以知道皇帝想要做什么,这一口气,分明是在强行压制心中的愤怒,一旦爆发,恐怕比火山喷涌还要猛烈。
赵高有些惶恐不安,眼光斜视将闾,却见这个大秦太子嘴角带着鄙夷的笑意。
赵高很清楚,今天的事情本来就是冲着他来的,却不想他竟然拿出了山东老氏族谋逆的证据,而因势利导将事情推向了这种局面。
究竟是扶苏向他宣战还是他要治扶苏于死地,这种事情已经说不清楚也无暇分辨。
王贲和将闾一样,嘴角带着鄙夷的笑,一个在战场上诡计多端的上将军,将兵法战术运用到朝堂之上,春风化雨把所有的危机化解于无形。岂是一个小小的千夫长,一个饱读诗书性格迂腐的皇子可比的。大局观,已经让二人没有可比性。